阅读有三个层次,大部分人在第一层,想孩子语文成绩好,就要尽快让孩子上升到第三层次。三个层次目的不同,分别以娱乐为主,以获取信息为主和以思考为主。虽然三个层次可以互相重叠,但以娱乐性为主以及获取信息为主的阅读占据了我们阅读量的绝大部分时间,思考性的深度阅读越来越受到挤压。 这个很容易验证,一些流量文要么是八卦,要么是小说爽文,都是娱乐至上。我写的一些文章中,一些讲学习方法,有点儿干货的文章看者寥寥,一些讲学习技巧类,偏重“术”的文章看的人更多些。这是信息时代流量为王带来的新问题。 孩子与成人相比,时间成本是不一样的。所以孩子的阅读如果只以娱乐为主,纯粹就是浪费时间,不如去户外多运动运动。我个人认为孩子的阅读,后期(小学高年级开始)至少要兼顾获取信息,最好能深入思考。 很多孩子花了大量的时间阅读(学习),但效果并不好,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思考。比如语文学习过程中,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语文课,特别是小学、初中语文课安排那么多的文学作品?为什么要背那么多诵古诗文?为什么不把学语文和背古诗文的时间分给数理化…… 大主编温儒敏答案是:“语文课安排文学性文本的阅读和写作是为了学语言文字运用。学习古诗文是因为其载体古汉语是现代汉语的源头,学好语言表达,有必要知道一点源头。多一些文学修养,文笔好,高考作文能得高分,毕业以后学生也会有他们的文学生活,比如看电影,读文学作品,语文课需要培养审美和鉴赏的能力。” 当然,这些问题也没个标准答案。我个人的理解是科技再发达,也无法解决人类心灵空虚的问题。比如现在我们发展的物质条件好了,大家反而感觉更忙、更累,更迷茫,有更多的抱怨和无奈,好像幸福感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可能减少了。 人总需要做点白日梦,特别是年轻的时候,文学可以造梦,可以调节生活,宣泄寄托和转移情绪,所以我们会去读一读什么《仙逆》《剑来》的以资消遣。同样,文学阅读和写作可以满足孩子们童年生活的精神需求,满足孩子们成长阶段必须的做梦的需求。 答案对错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思考。 阅读还有一个重要却又容易被忽视的重要功能,就是可以提升思维训能力。这个仔细想想也能明白,文字的背后其实都是有逻辑的。阅读经典可以提升孩子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新课标提出语文核心素养有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四个维度,其中一个维度就是审美鉴赏与创造。 所以阅读并不只是简单的看书。如果我们在孩子的阅读过程中慢慢引导,让孩子学会思考,别的不说,单单从教材中就可以读出很多“味道”来,轻松提升学习成绩。最近一段时间,我把高中的数理化课本简单通读了一遍,周末我准备找空写写怎么引导孩子读教材。
一位五十七岁的老教师说,两年前,他感觉自己的心率有点快了,自己测了一下,每分钟8
【2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