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弥留之际的邓稼先向中央提出一份建议书,指出世界上的核弹理论水平接近极限,接下来重点可能不在大型核武器身上!为了让国家不再落后于人,他联合于敏向中央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85年7月份,邓稼先被查出患上了直肠癌。 知道这个结果的时候,他非常平静: 因为从1979年的那件事之后,他就一直在等着这一天。 那一年的一次氢弹实验中,飞机空投下了氢弹,但是降落伞却并没有打开。 这导致氢弹直接从高空中摔到了地上。 现场所有人的心都揪了起来。 这枚氢弹出自邓稼先之手,他最了解不过。 为了搞清楚状况,他不顾阻拦,冲进试验场寻找原因。 妻子许鹿希知道他抱了摔裂的氢弹之后,强行拉着他去做了检查。 结果,每一项指标都不正常。 邓稼先不想耽误工作,又回到了基地。 从那时候开始,他就知道,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所剩无几。 只不过,他没有想到这一天竟然会来的这么快。 因为直肠癌,他住进了医院,从此再也没有走出来过。 住院363天,他做了三次手术,身体上的疼痛让他的脸色看起来十分苍白。 尽管如此,他还是在病房中坚持做研究。 1986年3月14日,邓稼先的身体已经差到光是坐着就会疼到满头大汗的程度。 可是,他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没有完成。 因为无法直接坐在椅子上,邓稼先让人给他找了一个轮胎内胎,勉强“悬”在上面。 他提笔,在纸上写下“老于、胡思得:”的抬头。 仅仅五个字,他就已经疼地满头是汗,笔尖也在微微颤抖。 他写这封信的目的,就是要和多年好友于敏联名上书中央,建议加快我国核试验进程。 之所以要这么做,是因为他敏锐地察觉到,国际形势正在发生变化。 在当时,美国已经做了一起多次核试验,苏联的次数也接近一千次。 对于他们来说,这么高频次的实验,代表着他们的核武器研究水平已经接近极限。 就算是来再多次试验,也很难再有突破。 因此,为了维持在核武器上的优势,他们很可能会做出全面禁止核试验的决定。 但是,中国才进行了三十多次核试验,远远不够。 一旦那些核大国做出那个决定,中国在核武器上的发展将再难有突破。 正因为如此,邓稼先即便是疼痛难忍,也一定要写这封信。 胡思得全程参与了这份意见书的起草。 因为疼痛的原因,邓稼先的笔迹非常潦草。 胡思得的任务,就是帮邓稼先将他的意见整理好,然后再到于敏等专家那里进行修改。 这么来来回回好几趟之后,意见书总算是修改完成。 “这份意见书比你我的命还要重要!” 多年过去,许鹿希还记得邓稼先在说这句话时,嘴角渗出的血迹。 1986年4月2日,这份《中国核武器发展规划建议书》被呈现到了中央领导面前。 领导们在仔细研读了里面的内容之后,很快就点头同意。 在这份意见书的指导下,我国终于赶在全面禁止核试验之前,使核武器的发展达到了实验室模拟水平。 对于核武器,邓稼先有太多不舍。 可是,在癌症面前,他又是显得那么无力。 1986年7月29日,在意见书呈向中央之后的第118天,邓稼先永远离开了人世。 临终之前,他的最后一句话是: “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在去世前的最后一个月,他隐瞒了28年的秘密才终于被揭开。 1958年8月,钱三强对邓稼先说: “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 从这之后,刚满34岁的他就过上了隐姓埋名的生活。 此后的28年,他深藏功与名,风餐露宿,将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祖国的核事业。 邓稼先的一生,如闪电鸟一把耀眼。 人民会永远铭记他。 主要信源:(光明日报——“这份建议书比你我的命都重要”)
1986年,弥留之际的邓稼先向中央提出一份建议书,指出世界上的核弹理论水平接近极
尔说娱乐
2025-04-25 14:33:52
0
阅读:68
旗帜飘扬
国之重器,民族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