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成为美国导弹的噩梦,让它们无法触及中国!”2016年,这是刚踏入研究院的年

时光雕琢风华 2025-04-25 16:10:01

“我要成为美国导弹的噩梦,让它们无法触及中国!”2016年,这是刚踏入研究院的年轻学者陈德明许下的壮志。谁也没料到,这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会在几年后,研发出超越美国的“反导弹”系统,最终让他被誉为第二个钱学森。 2013年,戈壁滩的烈日下,一枚导弹试验失败,弹头失踪。 事关重大,数百名官兵在沙漠中搜寻两个多月,仍一无所获。 陈德明临危受命,面对怀疑的目光,他沉着推算,仅用七天便锁定弹头落点。 搜救队按他指引找到目标,基地一片沸腾,他的“神算”能力,让人们惊叹他是“反导天花板”。 时光倒流,回到几十年前的湖南常德,六岁的陈德明接连失去父母和亲人,成了孤儿。 生活的重压迫使他辍学,在木匠铺挥汗如雨,可他从未放弃求知,夜晚借着微光啃书本。 亲戚的援手让他重返课堂,凭着顽强毅力考入国防科技大学,命运的轨迹就此改变。 大学毕业,陈德明选择奔赴西北大漠,投身反导事业,那时,国际军事竞争激烈,中国反导研究却受困于技术封锁和设备落后。 他和团队挤在老旧电脑前,日夜钻研数据,为了争分夺秒,他搬到单位附近,将家变成实验室的延伸。 1995年,一项艰巨任务要求用四枚导弹完成600公里射程试验,靶场却只有400多公里。 他潜心研究,创新提出短程数据折算远程精度的方法,成功破解难题,为导弹定型铺平道路。 此后,陈德明攻克无数技术难关,带领团队为反导事业铸就辉煌。 他从不居功自傲,面对“神算子”的美誉,他只说自己做了该做的事。 如今,他依然在科研一线,带着年轻团队探索未知。 他的身影如戈壁胡杨,扎根荒漠,用青春和热血为祖国的国防事业撑起一片绿荫,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安宁。 信息来源:光明网2016-7-26《导弹怎么飞,都飞不出陈德明的掌控》

0 阅读:39

猜你喜欢

时光雕琢风华

时光雕琢风华

废话很多的一瓶人类小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