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蔡铭超曾经在国外拍下了2.7亿的圆明园兽兽,但是最后却拒绝付款,他现

糖果乐园魔导 2025-04-25 17:55:26

2009年,蔡铭超曾经在国外拍下了2.7亿的圆明园兽兽,但是最后却拒绝付款,他现在怎么样了?当时的他为什么又拒绝付钱呢? 圆明园,这座曾经辉煌于北京西北郊的皇家园林,在1860年的一场浩劫中被英法联军洗劫一空,无数珍贵文物流落海外。这段历史如同一道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疤,深深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那是在2009年的一个春日,法国巴黎大皇宫内正在举办一场令人瞩目的拍卖会。拍卖场上,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两件特殊的拍品上——圆明园的兔首和鼠首。这两件本该安放在家乡的国宝,此刻却被高高地摆在异国他乡的拍卖台上,标价更是高达900万英镑起拍,无异于一场公然的掠夺。 让人惊讶的是,当拍卖师敲下拍卖槌时,现场竟无一人举牌应价。这一幕恰恰验证了一个事实:这两件珍品对于外国收藏家而言不过是普通的艺术品,真正的目标就是中国买家的腰包。 就在拍卖即将陷入尴尬的僵局时,突然有三位匿名人士通过电话参与了竞拍。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激烈竞价,两件兽首最终以同样的价格——每件1400万英镑,总计约2.7亿人民币的天价——被同一位神秘买家收入囊中。 佳士得拍卖行为这笔丰厚的交易欣喜若狂,立刻召开了记者招待会。然而,他们万万没想到,就在全世界的媒体镜头前,这位神秘买家——福建富商蔡铭超站出来公开宣布:"我不会付这笔钱!" 这一石激起千层浪。国际拍卖界哗然,很多人指责蔡铭超破坏了行业规则,甚至有中国商人担忧这会毁掉中国买家的商业信誉。但在中国国内,却有越来越多的声音开始支持他的做法。毕竟,这两件兽首是在圆明园被洗劫时被强行掠夺的财物,如今却要中国人花高价将它们赎回,这本身就是一种荒谬。 蔡铭超拒绝付款的举动背后,蕴含着一个中国人的深刻思考。"这是我们自己的东西,我们凭什么花钱?"这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无数中国人心中的愤怒。从历史的角度看,圆明园兽首是在1860年英法联军侵华时被掠夺的,它们原本就属于中国,如今却要以天价购回,这本质上就是一种二次掠夺。 在蔡铭超拒付事件之前,中国官方其实已经多次向国际社会发声,表明这些兽首本就是中国的国宝,理应无条件归还中国。然而,佳士得拍卖行仿佛铁了心要从中国人的口袋里掏钱,无视中国的正当要求,执意进行拍卖。更为傲慢的是,他们甚至放言"宁可闲置,也不归还中国",这无疑是对中国文化和尊严的又一次伤害。 蔡铭超的行为虽然在当时引起了争议,但却意外地引发了全球对中国流失文物问题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国际媒体开始报道中国文物的流失历史,人们开始反思殖民时期掠夺行为的不道德性。在这样的舆论压力下,加上中国民众的强烈抵制,佳士得拍卖行最终做出了让步——他们自己拍下了这两件兽首,并无偿归还给了中国。 表面上看,这是拍卖行的一次善举,但实际上却是被迫低头的结果。中国市场对于国际拍卖行来说实在太重要了,失去中国市场的支持,意味着巨大的经济损失。正是看到了这一点,佳士得才选择了服软。这也证明了蔡铭超的策略是有效的,通过拒付这一看似"不守规则"的行为,他成功地逼迫拍卖行作出了让步。 然而,这场胜利对蔡铭超个人而言却付出了代价。此事之后,他失去了再参与国际拍卖的机会,他在收藏界的道路被迫中断。面对这样的结果,蔡铭超选择了放下自己的事业,归隐田园。有人问他是否后悔当初的决定,他的回答令人动容:"后悔不能再收藏藏品了,但当时的举动我绝不后悔。" 这位福建商人的行为,体现了一个中国人对民族文化的深厚情感和责任感。尽管他的方式可能不被所有人认可,但他确实用自己的方式为中国文物的回归做出了贡献。正如许多人所评价的那样,有这样一位爱国的收藏家,是中国的幸事。

0 阅读:23
糖果乐园魔导

糖果乐园魔导

糖果乐园魔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