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反反复复,其实是身体在自救 肠息肉,症状隐蔽,令人困扰。比如腹胀、排便异

陈玉龙谈养护 2025-04-25 19:01:38

肠息肉反反复复,其实是身体在自救 肠息肉,症状隐蔽,令人困扰。比如腹胀、排便异常、消化不良等。这些症状可能是因为肠道环境失衡,气血瘀滞。如果你经常感到肠道不适,那很可能是肠道出现了问题。 肠息肉的根源在哪里? 那么,肠息肉的根源究竟在哪里?为何在相同的环境中,只有你长出肠息肉?《黄帝内经》提到:“大肠者,传导之官。”这意味着,如果你的肠道功能强健,便能及时排出浊物;而肠道失调者,更容易积聚病邪。现代人十之八九都有肠道问题,再加上不良的饮食习惯,肠息肉也就成了常见病症。 谈到肠道,不得不提脾胃。脾胃与肠道关系密切。有肠息肉的人,往往与脾胃的功能失调有关。有趣的是,有些人肠息肉不发作时,消化还正常,发作时反而消化功能下降。 原来,当脾胃虚弱而运化失职时,痰湿内生,为了自救,身体会形成息肉来警示。这是因为脾主运化,脾失健运会影响肠道的正常功能。 中医在治疗肠息肉时,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征,结合舌象、脉象等进行综合辨证论治。通过调整脏腑功能、调理气血津液、化痰祛湿、活血化瘀等方法,达到控制肠息肉发作、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记得有一位患者,长期受肠息肉困扰,大便习惯改变,时而腹泻,时而便秘。大便表面带血或血丝,腹部隐痛,反复发作。消化不良,腹胀、嗳气。面色萎黄,缺乏血色。他的舌质淡胖,舌苔白腻,脉象濡弱,这些都是肠息肉的典型体征。 经过辨证分析,我为他制定了以下方案: 健脾化湿:增强脾胃功能,消除湿气,改善肠道环境。 活血化瘀:促进气血运行,消散肠道瘀血,降低息肉复发风险。 疏肝理气:调节肝脏功能,恢复肠道正常蠕动和排泄。 具体方子如下: 党参、白术、茯苓、薏苡仁、丹参、川芎、柴胡、郁金、甘草 方解: 党参、白术、茯苓:健脾益气,增强脾胃功能。 薏苡仁:利水渗湿,祛除体内湿气。 丹参、川芎: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环。 柴胡、郁金:疏肝解郁,调节肝脏功能。 甘草:调和诸药,缓和药性。 经过治疗,患者的肠道功能逐渐恢复,大便规律,便血和腹痛消失,消化不良改善,面色红润。随访发现肠息肉未复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日常调理建议 饮食调整:少食多餐,避免一次性进食过多,减轻肠道负担。少吃肥肉、油炸食品、动物内脏,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等 适当运动:慢跑、游泳、瑜伽等运动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肠道淤积,降低肠息肉的发生率。 保持良好心态:长期的精神紧张和压力也会影响肠道健康。学会放松,保持心情愉快,改善肠道功能。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肠镜检查,密切监控息肉的变化情况。如果发现息肉增大或出现症状,应及时就医。 如果你也有类似的肠息肉问题,或者对中医调理肠息肉还有哪些疑问,欢迎留言告诉我,我们一起聊聊!

0 阅读:69
陈玉龙谈养护

陈玉龙谈养护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