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会长:美方在与中方的关税谈判中,手中筹码可能比想象中更少】当前,纷乱复杂的全球贸易局势,特别是中美关税争端引人关注。美国总统特朗普执意挑起对华关税战,在中方接连反制后,他近期又不断“眨眼”,单方面炒作所谓“谈判”的话题。
据香港《南华早报》4月25日报道,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USCBC)会长谭森(Sean Stein)4月24日警告称,美方在与中方的关税谈判中所拥有的筹码,可能没有其想象中的那么多。很明显,这家代表270多家美国在华企业的商业倡导组织的负责人认为,美方或许高估了自身在与中国关税博弈中的实际影响力。
谭森当天是在中美教育基金(USCET)于华盛顿举办的一场活动上发表这番观点的,他表示,美国现在有一种看法,想当然地认为“关税将迫使中国屈服”,但事实上,中方“至少从2018年年中开始就一直预判会有这一天的到来,并为此作着准备”。他补充认为,中方并不像白宫所认为的那样迫切需要达成协议。
而在当地时间4月23日,曾在特朗普首个执政任期内担任过美国驻华大使的特里·布兰斯塔德(Terry Branstad)则表示,为试图重启贸易谈判,美国可能很快会降低对中国商品的关税,但中美能否达成协议仍是个问题,如果想要达成协议,将需要中方作出回应。
“中国知道特朗普什么时候会眨眼。”英国广播公司(BBC)4月23日发文梳理后发现,经过近年来的未雨绸缪之后,在这场中美博弈中,准备充分的中国“手握五张牌”——持续减少对美国商品的依赖、构建强大的供应链、投资先进技术、美债以及稀土出口管制。这也意味着,中国为特朗普发动的关税战做足了准备,美国已不太可能将中国“逼入死角”。
谭森指出,除了想当然认为“中国会屈服于关税之下”,美方另一大常见的误判是低估了中国的决心——“不愿意在国际舞台上被别人欺凌”。
他认为,导致中美关税战不断升级的导火索,是美方在特朗普第二任期对华加征首轮关税后,原以为中国会想其他国家那样主动寻求接触,但却事与愿违。
谭森说,尽管美方可能对其关税政策的理解较为狭隘,但中方将此视为“美国遏制中国发展的更广泛战略”的一部分,而这也是中美两国之间不太可能迅速达成协议的另一个原因。
《南华早报》称,中美两国现阶段在关系上能否缓和,可能关系到在华美国企业的“生死存亡”,而谭森则表示:“我们和一些成员(企业)谈过,他们基本反馈,若未来数周至数月内关税问题得不到解决,他们的在华业务将无利可图。”
据报道,在特朗普对华加征高额关税后,从今年3月的最后一周到4月第一周,集装箱船舶跟踪服务公司Vizion的记录显示,美国从中国的进口下降了64%,对中国的出口下降了36%。
尽管如此,过去也曾担任过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总领事的谭森仍相信,特朗普是本届美国政府中“对中美关系潜力”最具远见的人物。
“如果说有人能扭转美国公众的对华态度,那非特朗普莫属,”谭森称,特朗普“并不从与中国的国家安全竞争角度看待世界”,而是着眼于“两国合作的潜力”,他可能是本届政府中唯一持此观点的人。
“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对于美方挑起的这场贸易战,中国的立场是明确的、一贯的。此前,中方已多次强调,中方不愿打,但也不怕打。美国的倒行逆施,不得人心,终将以失败告终。
林枫
逻辑混乱,什么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