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12月的一天下午4点钟,安徽芜湖,杨得馀等战俘们被鬼子看押,一声口哨,一个战友夺过鬼子机枪,杨得馀等三人返身夺过步枪,"啪"地上好刺刀。
杨得馀,又称为杨养正,他的家乡在湖北随州,一场战争让他丢失了自己的左眼,可他并没有因自身的缺陷,而放弃抗战。
著名远扬的“八百壮士”,杨养正就是其中一员。
在1937年的10月,将领谢晋元带领着八百名壮士,与日寇侵略者激烈地打了4昼夜。
当时还驻守在南京的杨养正,得知命令前往上海救援,一到虹口地区与敌军来个正面,直接开战,战况非常强猛,两方似乎也不相上下。
日军也没想到我国军队如此强硬,他们伤亡惨重下依旧抵抗着,日军也不断有增援过来,最后直接调了3个师团,突袭杭州湾。
南京一下就像被扼住命运,这一边上海又被夹击着,我国军队不得不发出撤退命令。
撤退之余,需留一个团在原地打掩护,这一任务,杨养正这一团包含在内,“一定要死守着阵地!”谢晋元重重地说着,“这是我们最后一块重地,千万不能被日军攻下!”
杨养正的队伍里有30余人,加上其他队伍实际只有452名。
当时为了迷惑周围敌军的眼线,谢晋元放出消息,称我方军队有八百名士兵,个个还都是精英,八百壮士的称号就是由这而来。
壮士们这场战打了4天5夜,每个人都耗尽自己的体力,也死守着阵地,正因为此处地形优势,我方军队可占据高点对敌人扫射,并炸毁了对方3辆坦克。
日军被打得恼羞成怒,扬言采取一切手段,逼迫我军撤退,八百名壮士依旧怒喊着死守阵地,就算武器用尽,他们也会用双手拿起大刀与敌军对抗。
最后不负所望,终于完成掩护主力部队撤离的任务。
为了消灭日军的嚣张,在上海足足与日军打了3个月,杨养正就是在这段时间导致左眼受伤。
退入英租界后,杨养正这一行人被“孤军营”软禁,开始了长达4年的软禁生活,每天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和文化学习。
在谢晋元的率领下,他们的抗日激情丝毫未褪,听从命令,随时准备上战场。
时隔4年后,日军进入英租界,战争再一次爆发,“四行孤军”要送到江苏陆军监狱。
直到1942年底,杨养正30多名勇士又转移到安徽芜湖对岸的裕溪口,这一路上杨养正一直观察着周围的情况。
他不想一直过着被软禁的生活,与其被控制在内,倒不如出去拼一把,与抗战兄弟一起,为国家多争一份力。
因此杨养正听闻附近有新四军路过,他与兄弟们商量对策,投奔于新四军,计划着如何脱离日兵。
30多名分为了几个小组,几个看守员手都持着枪,得先想办法从他们手中夺过来,不然几个人就算有四条腿也跑不过这枪的速度。
雷雄是里边最壮的一位,他跟另外两人一组,目的就是“抢枪”,当日兵放下松懈走在前头,雷雄示意队友开始行动。
队友上前一冲,瞄准位置直接从日军手中夺过枪,日军还未反应过来,雷雄这一身材立马扑上去,摸索着日军身上的弹盒。
另一边,杨养正让其他两组队员虚张声势,“新四军的人来了~快跑啊”,日军信以为真,一下慌乱喊话着战俘别乱动,围成一圈。
就在前边队友抢过机枪后,杨养正这一组,立马接过,掏出藏在身上的大刀,说时迟那时快“啪”地一声,撞到枪头,转身对身后的日军刺去,那日军手持枪的动作立马顿住。
当时这名日兵已持枪上完膛,如若晚一步,倒下的便是杨养正。
其他看守员看场面一度混乱,朝着天上开枪警示,他们不知道的是,杨养正这一行人正有序的逃离。
直到反应过来,杨养正这一行人已跑离一公里以外,“坏了,他们跑了!赶紧追!”几名日兵撒腿地跑,奈何追不上。
“四行孤军”狂奔欢呼着,终于到了新四军的地方,他们终于感受到家的感觉,新四军的人一听他们的身份,也都热情的欢迎着。
之后杨养正一路与各部队前行,到了1944年住进了长寿第九残废教养院,在那遇到了自己的另一半。
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当时国家面临着内战,杨养正不愿参与,申请退役。
退役后的杨养正不忘自己曾是一名军人,他也始终保持着这份正直无畏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