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张芳山在街上碰到了特务,这特务认识张芳山,上来就打招呼,让他去家里坐

蜀山史道道 2025-04-26 08:14:53

1938年,张芳山在街上碰到了特务,这特务认识张芳山,上来就打招呼,让他去家里坐。张芳山看情况不妙,就说晚上再去,就在他转身离开时,特务又拦住他,说,晚上记得要来哦!

这天,杨文海正在宁夏银川实验学校,突然张芳山着急地跑来告诉杨文海,说他暴露了,必须要尽快转移。

张芳山是教历史课,国难当前,他并没有从古代史讲起,而是从鸦片战争讲起,告诉学生帝国主义是如何向我们国家发起一系列的战争,最后中国是如何沦为半殖民地的。

学生们了解了近百年的国耻,内心愤懑不平,心酸难忍,民族大义和爱国情怀高涨。

原来张芳山本来要回家,不巧在街上遇到了一个特务,那个特务竟然认识他,还热情地邀请他到家中吃饭。

张芳山怀疑有诈,于是借口推辞晚上再去,特务特地嘱咐一定要过去。

张芳山走后,杨文海继续坚持抗日活动。

在“七七”事变之后,日军轰炸的黑色烟火扫荡着大地,人们生活在生与死的边缘,每一发炮弹的落下,砸碎的就是不可计数的家庭。

他们将中国人视为万物,肆意宰杀,甚至开展“杀人”游戏,顷刻间横尸遍野,千百万同胞惨遭屠杀和蹂躏。

全国抗日热情高涨,誓不做亡国奴!

而在宁夏,马鸿逵贪图享乐,鱼肉百姓,一边讨好蒋介石,一边向日寇暗送秋波,还打击青年学生的抗日激情。

然而马鸿逵的行为非但没有打击学生的抗日激情,反而越挫越勇。

1937年12月,宁夏实验小学教导主任杨文海(化名侯振斋,号亦人)、教员薛嵩山(号云亭)、涂春林、张芳山(化名孙芳山)等人,在中共宁夏地下党组织的帮助下,秘密组织部分高年级学生成立了西北少年战地服务团。

那时,他们的课堂被日军轰炸,夷为平地,他们就将其作为战场,作为宣讲场地,他们制定了团章,编写团歌。

他们拿着旗帜,走向社会,走上街头,通过漫画、演唱、表演戏剧等方式宣传抗日救亡,将宁夏青年和民众心中的爱国火焰熊熊燃烧。

他们走遍了全省各个主要的城镇,各地也纷纷成立了少年抗日战地服务团。

因为抗日激情高涨,抗日团体的不断涌现,马鸿逵害怕这种行为会危害到他的利益,于是不断对其施压。

在一个寒冷的日子,少战团向马鸿逵请愿,要求宣传抗日,到抗日前线去。

当时他们团体平均年龄才15岁,最小的也13岁,每个人的脸都冻得通红,衣服破烂,但是他们紧紧地靠在一起,目光坚定地看着马鸿逵。

马鸿逵并不愿意,但是在当前情势下无法拒绝,他就想软言软语,甚至想拖着,他告诉少年团,他们年纪尚小,父母会担心的。

岂料少年团一身正气,不卑不亢地说,无国则无家,少年强则中国强!

最后马鸿逵只让他们在省境内进行抗日宣传,并改名为宁夏少年战地服务团。

12月份的一天,杨文海正在办公室,突然校长着急地跑过来,说外面有人正要抓他,让他赶紧离开。

杨文海跑到窗边一看,特务正赶来学校,杨文海乔装打扮了一番,从学校后门溜走。

走了不久,竟然在前面看到一队人马赶了过来,杨文海眼见躲不过去了,只能硬着头皮装作没事。

就在擦肩而过时,特务叫住了他,问他侯振斋认识不?

杨文海这才知道,原来他们只认识侯振斋不认识杨文海啊,因为他一般在外宣传都是用化名的,所以他们只知道侯振斋也不足为奇了。

杨文海告诉特务侯振斋在学校,然后就离开了。

此事过后,杨文海觉得此地不宜久留,立马就离开了宁夏,前往其他地方继续开展抗日宣传活动。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在国难当前,无数革命先辈为了民族独立解放,国家繁荣富强而做出牺牲,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是民族的骄傲。

回顾那段历史,我们看到西北少年战地服务团的爱国情怀,看到少年铮铮铁骨,誓要保家卫国的情怀,看到杨文海等革命者不顾个人安危,用自身所学,用自身力量去唤醒国人,他们挥洒着血泪,汇聚成磅礴的力量,熔铸成强大的民族之魂。

今天,回顾浴血奋战八年抗日,反扫荡,游击战,运动战,地道战......我们纪念革命先烈,勿忘他们的卓著功勋。

0 阅读:170

猜你喜欢

蜀山史道道

蜀山史道道

用专业的眼光,品读历史瞬间,解密历史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