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SH601318)$李录:中国经济要进入正向的循环,发展内需中间要疏

小红帽啊 2025-04-26 10:40:21

$中国平安(SH601318)$

李录:中国经济要进入正向的循环,发展内需中间要疏通一些主要的堵点,这里我举两个例子。

首先是保障体系。中国目前的保障体系现在相当一部分还是主要依赖个人和家庭自我保障,而个人保障方式与市场化保险机制之间存在巨大的效率差异。

过去保障体系不完善的一个重要考量,是国家还太穷、负担不起,觉得福利国家都是在有很多资源或已经很富有的情况下才做保障体系,而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政府担心一旦建立起保障体系就会成为无底洞。而且传统思维认为,节俭是好的,应该勤劳工作,不要养懒。

但是,保障需求是人性的基本安全需求。政府不提供,不代表需求不存在,民众只是以家庭为单位低效地自我保障。

举例来说,面对100万的大病治疗费,个人必须实打实存够100万现金;而商业保险通过风险分摊,可能只需每年1万或更少保费就能获得同等保障。再比如火灾保险,为了防范100万的火灾风险,如果靠每个家庭自身,就需要实打实存够100万,且这笔钱长期被闲置,效率低下。

而如果采用商业保险机制,每人每年只需缴纳几千元。汇集所有人的保费建立共同的基金,哪家失火就赔付哪家,这就是商业保险的本质。

现在中国不是没有做,只是思路、行为方式和规模都还不够。有相当一部分人群还没有纳入这样一种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全面人民保障范围之内。

这里观念是关键堵点。过去不是认为人民不应该被保障,而是认为这是一种福利。所以实际上要解决观念上的问题,现在的个人保障方式十分低效,且极大地阻碍了消费能力。保障不足是一个现象、一个结果,而不是原因。所以我称它为堵点,意思是说,它是有通畅的可能的。一旦变通了,就能释放巨大的消费潜力。

以商业保险方式去思考全民保障问题的时候,就可以以较低成本撬动很多的闲置资金释放到消费和商业的流通里面去。在市场经济中,交换的次数越多,产生的效能越多。市场经济就是竞争下的自由交换。自由交换就是我花了一块钱买一件东西,我觉得值了,你卖给我,你也觉得值了。这就是精要所在,当自由地交换的时候,交易双方都觉得赚了,双赢。

而且市场机制下进行的交换越多,流通越多,赚得就越多,效率越高,GDP将不断增长。所以把这个循环的堵点疏通了以后,经济本身的效能、GDP、市场都将有很大的增长。

现在中国的储蓄率很高,但没有变成消费,没有让GDP充分增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没有用市场机制来解决保障问题,还有很多人依然依靠原始的农业社会时代个人家庭储蓄的方式做保障。

用福利观念谈保障是不够的,解决不了根本。过去核心的担心在于国家有没有发达到一定程度去做这件事。但这个观念的改变,堵点的疏通,其实没那么困难。

通过市场机制,全民交保费,全民获得保障,保障的效率得以提升,全社会的每个人都会得益。过去的历史保障可以通过适当划拨部分国有资产的方式启动。只要观念上有些改变,这件事就可以迅速地做好,而且能够积累很大的成效。这就是改革,在一些关键制度上的哪怕细微变革,就会释放制度红利。

李录说的很好,现在全民保险意识还是比较低的,国家也没全力发展保险,是该到了改变的时候了。

0 阅读:217
小红帽啊

小红帽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