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希是个狠人,中科大少年班的天才,13岁上大学,23岁拿哈佛博士,年纪轻轻就当上名校教授。 这位尹希教授的故事,简直就是现实版的“学霸开挂记”,他的人生就像按了快进键,当年在合肥上中学时,别的孩子放学都在外头疯玩,他却能在家一坐五六个小时研究物理题,家里书架上摆满的《时间简史》《量子力学导论》都被他翻得卷了边。 要说他能这么牛,除了天赋异禀,那股子钻研劲儿才是关键,在哈佛读博那会儿,他天天泡实验室超过14个小时,硬是把弦理论里最烧脑的超对称束缚态问题搞出了新花样。 然而哈佛为了留住这个人才,愣是破了建校三百年的规矩,让刚毕业的他留校搞研究,这待遇,比中彩票还稀罕。 不过大伙儿最关心的还是他为啥不回国,尹希倒是坦率,说美国的实验室设备先进、学术圈子成熟,自己研究的方向就像种果树,得在合适的土壤里才能开花结果。 还有这话听着扎心,但仔细想想也有道理,就像咱种庄稼讲究因地制宜,搞科研确实得看环境配不配套,他研究的那种超级前沿的理论物理,需要长期稳定的资源支持,这点上国内当时确实差点火候。 但咱也不用妄自菲薄,看看北大的韦东奕教授,同样是少年天才,国外名校抢着要,人家就选择留在北大搞数学研究。 然后现在国内高校的条件越来越好,像中科大的量子实验室、清华的暗物质探测项目,设备水平都是国际一流,越来越多的“海归”教授带着团队回国,不就是看中了国内现在既有资金支持,又有创新活力吗。 其实人才就像水,总是往最适合发展的地方流,早些年咱们科研底子薄,留不住顶尖人才也正常。 尹希的故事给咱提了个醒,真正留住人才不能光靠讲情怀,得让人家看见实实在在的发展空间。 咱现在有这个底气,看看贵州的天眼望远镜、合肥的人造太阳装置,哪个不是世界领先的大家伙,只要继续把科研环境搞好了,让人才回国能大展拳脚。
尹希是个狠人,中科大少年班的天才,13岁上大学,23岁拿哈佛博士,年纪轻轻就当上
山不老情老
2025-04-26 11:29:26
0
阅读: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