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青年时的毛泽东跑去当了一段时间的乞丐。在他行乞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自称

墟史往事 2025-04-26 13:42:28

1916年,青年时的毛泽东跑去当了一段时间的乞丐。在他行乞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自称会算命的老板娘。老板娘神秘地对他说:“你如果35岁前不死的话,未来前途不可限量。”   毛泽东行乞还是他在湖南师范学院读书时候的事情。   和他结伴而行的是师范学院的同学萧瑜。当时在湖南师范学院,萧瑜和毛泽东都是才华出众,学识过人的学生。   有一年的假期,毛泽东和萧瑜商量走去校园,走出长沙看看外面的世界,两人的想法不谋而合。但是走之前两人商定,要一路乞讨一路走,身上不带分文,就这样,毛泽东和萧瑜只是带了雨伞和随身的换洗衣服,就出发了。   凡事都是想的容易,做起来难,更何况是乞讨的生活。   那时候,离开长沙需要乘船,可是他们没有买票的钱。眼看着船就要离开,两人来不及多想,先上船再说。可是船行到江心的时候,船家来出收取船费。毛泽东只好实话实说:“学生去体验生活,没有钱”。船家的弟弟恰巧也在湖南师范学院读书,高他们一届,算是校友。船家也没有难为两人,把他们载到了对岸。   下船后,就能看见远处的宁乡县城。从长沙到宁乡,需要走一段羊肠小道,四周荒无人烟。毛泽东和萧瑜边走边聊,不知不觉夜幕已经降临,他们只能在一座小树林过夜。由于白天旅途疲劳,毛泽东很快睡去。   半夜里一阵凉风吹醒了毛泽东,醒来后发现下萧瑜并不在身边,而是在一旁的小树下。毛泽东再往不远处一看,困意一下子全无,因为他发现不远处趴着一只老虎,此时,老虎并没有在意他们。   毛泽东一点一点地挪到萧瑜附近,用身体护住了他,不敢眨眼地观察着老虎的动静,直到天亮。       天亮后,他才发现,原来那只老虎是块儿大石头,不过从外观看太像老虎了。       进入宁乡县后,毛泽东发现最底层农民的生活真是太苦了。没有土地的农民,常年给别人打工,即便是丰收的年景,也依旧过得很艰难,常常吃不饱穿不暖。而那些有土地的农民相对要好些,但是,这种好也只限于吃饱穿暖而已。       毛泽东和萧瑜决定去读书人家里去乞讨,两人来到一户乡士门外祈求施舍。毛泽东还即兴做了一首诗:“翻山渡水之名郡,竹杖草履谒学尊。途见白云如晶海,沾衣晨露浸饿身”,表达此刻的心情和目的。老乡士十分欣赏毛泽东的才华,让进室内,款待客人。临别时,还送给他们几十枚钱币道上使用,毛泽东婉言谢绝了。       和宁乡较近的城市算是益阳了。毛泽东和萧瑜一路乞讨一路向着益阳进发。   到达益阳的时候,天色已经很晚了。他们来到一户人家讨要吃的。这户人家的主人是一对老夫妇。   男的曾经在县衙做门卫,通过交谈,毛泽东才知道县衙是那样的黑暗腐化,更可气的是,当地老百姓对县衙的歪风邪气习以为常司空见惯。倒是不收礼的县衙,他们会觉得可能打不赢官司。   百姓的愚昧落后和官府的黑暗腐化交织并存,压得让人喘不过气来。老夫妇给两人拿了窝头和咸菜,算是又饱餐了一顿。       两人沿着去沅江的路有了好几天,有了上次夜宿小树林的教训,他们决定找个旅店安顿下来。住旅店是要店钱,可是他们还是没有。没办法,他们只好找一个比较破旧、旅客又稀少的客栈。来到屋内,掌柜是一名年轻的夫妇。毛泽东和萧瑜说明情况,打算借宿一夜。掌柜上下打量两人,笑着说:“看二位绝不是等闲之人,绝不会是乞丐,你们不说我也不便多问。”她让伙计把他们领到厢房的一间客房。       第二天早晨起来,毛泽东和萧瑜辞别并感谢掌柜,这名妇女对毛泽东说:“这位客观,我会看相,你如果三十五岁之前不死,必成大事。我叫胡如瑛,你以后发达了,我可以做你的谋士。”          此次的乞讨的生活,让毛泽东对当时的社会有了更清晰、更明确的了解,也更加坚定了他励志改变旧中国积贫积弱的决心和信心。       而33年后,毛泽东成为果然像那位女掌柜说的那样成就了大事。

0 阅读:51

猜你喜欢

墟史往事

墟史往事

人间只道黄金贵,不问天公买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