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口只有3亿,为什么能在消费力上远超咱们14亿人的中国?其实很简单,美国人花钱的能力和劲头,跟咱们比差别不小。主要就几点,收入高、消费习惯不同、市场环境有吸引力。 先看收入这块儿,美国确实属于是 "地主家有余粮"的那种,2023 年美国人均 GNI(购买力平价)82340 国际元,中国只有 24360 国际元,差距差不多三倍。 而且,美国社会福利确实能兜底,医疗补助覆盖 4000 万低收入人群,住房补贴帮 200 万户家庭交房租,再加上失业救济金能领半年,人家自然敢花钱。 反观中国,2023 年居民储蓄率 43.4%,人均存款 10 万元,这可不是中国人天生爱存钱,而是社保体系还在打补丁,医保报销比例只有 50%-70%,养老靠子女的传统观念还没变,再加上教育、房贷两座大山,谁敢不存点钱? 美国人的消费习惯和我们就完全相反,花钱就像坐过山车,信用卡透支、先买后付(BNPL)、超前消费玩得都很溜,2024 年美国信用卡债务突破 1.2 万亿美元,BNPL 用户半年激增 30%,但代价是信用卡拖欠率飙升至 2.6%,创 10 年新高。 中国虽然也有花呗、借呗,但14亿人口的国家用户只超过了4 亿,其中60% 来自三四线城市,更多是用来买日用品、交水电费。 2023 年蚂蚁消金报告显示,75% 的花呗用户从未支付过利息,这说明中国人更倾向于免息分期而非长期负债。 这种发展路径的差异,本质上是不同国情下的战略选择,美国通过金融杠杆与消费刺激构建起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但其经济增长始终伴随着债务周期的隐忧;中国则以储蓄为缓冲垫,在城镇化、数字化浪潮中稳步培育消费动能。 当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中国庞大的内需市场正展现出独特的战略价值,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跃居世界第一、跨境电商年交易额突破 2 万亿美元、海南离岛免税销售额年均增长超 50%,这些数据印证着中国消费正在从“内循环”向“双循环”进阶。 从更长远的视角看,中国消费力的爆发并非简单的规模扩张,而是一场深刻的结构性变革,随着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的持续推进,中国有望释放出全球最庞大的品质消费需求。
罕见!美国商家决定和中国站在一起:不取消订单,会顶着关税进口
【9评论】【21点赞】
妮雅
有没有可能他们花的是借我们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