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关于白求恩,着重宜传的都是他如何高尚、如何伟大,但很多人却不知道,他到底为什么要救助中国人? 白求恩,1890年出生在加拿大安大略省一个挺有底子的家庭,爷爷是医生,爸爸是牧师,家里条件不错。他小时候也没啥远大理想,大学读了医学院,但毕业后没正儿八经干活,整天喝酒玩女人,花钱跟流水似的,完全是个不靠谱的纨绔子弟。直到1924年,他得了肺结核,这病在当时基本等于宣判死刑。可白求恩不认命,自己研究出一套“人工气胸疗法”,硬是把自己救了回来。这事儿对他打击不小,也让他开始认真琢磨人生。 病好以后,他回了加拿大,在麦吉尔大学皇家维多利亚医院当胸外科医生。这时候的他医术开始开挂,改良了不少手术工具,名气也起来了。可他不满足于光治病救人,1935年加入了加拿大共产党,开始关心社会上的穷人和不公。可以说,肺结核那次死里逃生,加上共产主义思想的洗礼,彻底把他从浪子变成了一个有追求的人。 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白求恩坐不住了,直接跑去前线加入国际纵队,给受伤的士兵做手术。这段经历对他影响特别大,他亲眼看到战争多残酷,法西斯多可恨,也让他对反法西斯这件事儿彻底上了心。不过,他在西班牙也不是一帆风顺,跟上级吵架是家常便饭,性格急躁又倔,最后闹得不欢而散被调走。这次经历虽然没让他混出个大名堂,却让他更坚定了要把医术用在反法西斯战场上的信念。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报纸上全是中国的惨状:老百姓被屠杀,村子被烧光,前线战士血流成河。白求恩在加拿大看到这些,觉得这仗打得太不公平了,中国人民是在为正义拼命,他得帮一把。可光靠同情心,他为啥非挑中国呢?这得从他西班牙的经历说起。共产国际那帮人觉得他医术牛,但脾气太臭,留在欧洲容易惹麻烦。把他派到中国,既能发挥特长,又能让他在偏远地方冷静冷静,别老跟人对着干。所以,1938年初,他申请去中国,立马就批了。 当然,白求恩自己没想那么多复杂的事儿。他就是觉得中国人民苦得让人揪心,抗战又是个大义的事儿,非去不可。他对朋友说过:“我不能光看别人受苦,我得干点啥。”这话说得很实在,既有对苦难的共情,也有对正义的执着。所以,他来中国,不光是组织安排,更是他自己内心的选择。 1938年春天,白求恩到了中国,先在武汉见了周恩来,后来又跑去延安跟毛泽东碰了面。他一看前线缺医少药,二话不说就提出建战地手术队。到了晋察冀根据地,他弄了个模范医院,还搞了野战外科医院,手术条件一下子好不少。他一个月能做147台手术,每天干十几个小时,眼都不带眨的。他还推广“三步消毒法”,感染率直线下降;搞输血技术,自己还老献血,战士们都叫他“群众血库”。更厉害的是,他还手把手教出一堆救护员,等于给中国军队留下了个医疗“种子队”。 白求恩干活不要命,吃得也简单,跟战士一块啃玉米棒子,啥苦都能吃。可以说,他不光带来了技术,还带来了希望。那时候中国缺的就是这种能豁出去的人,他这么一搞,大家伙儿都服他。 1939年秋天,白求恩在一次手术里手被划破了。第二天,又来了个脖子感染丹毒的战士,他明知道有风险,还是亲自上手。手术是成了,可他的伤口感染了,很快转成败血症。他知道自己没救了,留了两封遗书,一封给聂荣臻,说感谢共产党和中国人;一封给国际援华委员会,求他们继续帮中国。11月12日,他在河北唐县去世,才49岁。毛泽东后来写了《纪念白求恩》,把他夸得天花乱坠,可见他干的事儿有多大影响。 白求恩为啥非要救中国人?表面看,是他对战争苦难看不下去,想用医术帮一把。可往深了挖,他的共产主义信仰也起了大作用。西班牙内战让他恨透了法西斯,而中国抗战就是反法西斯的一部分,他觉得这仗必须支持。再加上他个人经历,从差点死了到重新找人生方向,医学对他来说不光是职业,更是救赎。他来中国,就是把个人价值跟大义绑在一起了。 不过,他也不是啥圣人。脾气倔、爱跟人抬杠,这些毛病到死都没改。但他没图名没图利,就是真心想救人,这点没得黑。所以,他的动机不是啥高大上的英雄主义,而是实打实的人道主义和信仰混在一起的结果。
长期以来关于白求恩,着重宜传的都是他如何高尚、如何伟大,但很多人却不知道,他到底
卖蠢
2025-04-26 23:53:05
0
阅读: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