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7月,斯大林的侍卫长狠狠地扇了朱可夫两巴掌。清脆的耳光,打得正在吵架的

生而宅命 2025-04-27 00:29:34

1941年7月,斯大林的侍卫长狠狠地扇了朱可夫两巴掌。清脆的耳光,打得正在吵架的斯大林和朱可夫发愣,但事后朱可夫却对此无比毕竟感谢,如果不是侍卫长的这两巴掌,他可能早就没命了。 为什么挨打了,还要感谢他救了自己一命呢?又是什么原因导致斯大林与朱可夫如此剑拔弩张? 1945年5月,柏林国会大厦前的广场上,格奥尔吉·朱可夫元帅骑着一匹高大的白马,威严地检阅着胜利的红军。战马前蹄高扬,仿佛依然在冲锋。士兵们整齐划一地向这位带领他们从莫斯科城下一路打到柏林的元帅致敬。然而,就在这辉煌时刻,朱可夫的脑海却不由得闪回到四年前那个改变他命运的时刻——两记响亮的耳光。 那是1941年7月,德军已经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550万大军压境。在克里姆林宫的办公室里,身为苏军总参谋长的朱可夫与斯大林为基辅的去留争执不下。 "必须放弃基辅!"朱可夫拍案而起,将作战地图重重地摔在桌上。他的军事直觉告诉他,德军来势汹汹,若苏军不撤,必将陷入合围。 斯大林攥着烟斗,青筋暴起:"苏联的一寸国土,都不能放弃!" 气氛剑拔弩张,正当两人争执到白热化时,站在一旁的侍卫长阿尔卡季耶夫突然上前,抬手就是两记响亮的耳光,打在朱可夫脸上。 "啪!啪!"清脆的声音在办公室回荡。 "你是军人,理应服从军令!违者撤职、或被押上军事法庭!"阿尔卡季耶夫厉声喝道。 这突如其来的举动,让所有人都呆住了,包括斯大林。谁敢对总参谋长动手?然而,这两记耳光却阻止了朱可夫继续与斯大林争执下去,为他打开了一条生路。 朱可夫从军旅生涯就不是寻常人物。1915年,年仅18岁的他在东线战场上,就能在德军炮火中发现规律:"每当炮火延伸半分钟,就是步兵冲锋的间隙。"靠着这偷来的三十秒,他活捉了整排德国兵。 1939年,他在远东对日作战中更是大显身手,以远东第一集团军司令的身份,几乎全歼日军主力。这使他一举成为苏联的英雄,威名远播。 就是这样一位战功赫赫的将领,如今却被一记耳光打断了与最高领导人的争执。事后证明,这两记耳光救了朱可夫一命。正如所料,朱可夫被解除了总参谋长职务,但他躲过了可能的更严重政治后果。 两个月后,基辅失守,66万苏军在德军的合围中覆灭。朱可夫的预判完全正确,但为时已晚。斯大林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位被他贬谪的将领,亲自打电话给朱可夫:"你来守莫斯科。" 两记耳光过后,朱可夫虽暂失权位,但命运很快转向。1941年8月底,德军已如潮水般吞噬了苏联西部大片领土。基辅的陷落,让斯大林不得不正视朱可夫的战略眼光。基辅保卫战中,66万苏军覆灭的惨痛代价,印证了朱可夫当初的判断。 "你来守莫斯科。"1941年10月,电话那头传来斯大林沙哑的声音。此时莫斯科风雨飘摇,德军锋芒毕露,眼看就要兵临城下。 朱可夫抵达克里姆林宫,斯大林神情凝重:"我拿不到任何关于西方面军的真实报告,对于德军的进攻方向更是一无所知……战局很严峻,你必须立刻出发!" 临行前,斯大林突然问道:"你觉得我们能守住莫斯科吗?请你如实回答!" "我们一定可以!"朱可夫坚定回答,随即转身离去。 抵达莫斯科前线后,朱可夫连续十几天住在军机营里,每天只睡两个小时,密切关注每一份战报。他钻进T-34坦克亲自勘测防线,发现德军装甲集群竟在俄国寒冬的泥泞中多处抛锚。朱可夫抓住时机,连夜将西伯利亚师调上前线。这些戴着毛皮帽的士兵踩着滑雪板,像幽灵般穿插于德军阵地,凿穿了他们的补给线。 红场阅兵那天,朱可夫站在雪花纷飞的广场上,看着受阅部队直接开赴前线。"要是守不住,我就带大家打游击。"话音未落,天空传来轰鸣——不是德军轰炸机,而是莫斯科工厂紧急赶制的喀秋莎火箭炮第一次齐射。 莫斯科保卫战胜利后,斯大林让朱可夫转战列宁格勒。面对德军强大的坦克集群,朱可夫创新战术,调用高炮部队对抗敌军坦克。高炮射程远、占据制高点,可以俯瞰坦克部队一举一动。这一战术极大地挫伤了德军锐气。7月时德军每天能前进5公里,而到了9月,整月竟前进不了2公里。 然而最艰苦的考验还在后面。1942年,希特勒再次发动疯狂进攻,兵分两路进攻列宁格勒和高加索产油区。在斯大林格勒的地窖指挥部,朱可夫将伏特加浇在作战计划上点燃:"要么烧死德国人,要么烧死我们自己!" 朱可夫洞悉城市战的特点:德军强大的坦克在巷战中举步维艰,而灵活的苏联"暴风队"却如鱼得水。9月13日,双方按照朱可夫的计划开始市区争夺战。德军的坦克在狭窄的街道上成了活靶子,而苏联的反坦克炮却占尽先机。

0 阅读:169

评论列表

龙傲天的七舅老爷

龙傲天的七舅老爷

1
2025-04-27 02:47

也不要神化朱可夫,他对莫德尔开展的 火星行动 输得可难看了,在兵力装备都有巨大优势的情况下打出了10倍于敌的伤亡比!

猜你喜欢

生而宅命

生而宅命

生而宅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