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吃掉全球95%的榴莲中国年轻人开始用AI在东南亚种榴莲
榴莲是一种奇特的水果。爱的人很爱,不喜欢的人也是真不喜欢。
不喜欢是因为它的臭味,喜欢是因为它的口感和味道。
榴莲的气味是多种化合物混合产生的。其中主要 3-羟基2丁酮等酮类,2-甲基丁酸乙酯、丙酸乙酯等酯类,以及一些烃类,产生的是“香味”。而二烯丙基三硫醚、二烯丙基二硫醚、二烯丙基四硫醚等含硫化合物,产生的则是臭味。大家熟悉的臭鸡蛋、臭豆腐,也是因为含硫化合物而产生类似的“臭味”。
其实,含硫化合物的量并不见得比香味物质多,但是它们的挥发性更强、味道更浓烈,所以对于人的嗅觉来说就占据了主导。
人们“闻到”的气味,是通过挥发性的分子从鼻孔进入鼻腔,跟嗅觉受体结合实现的。这是“鼻前嗅觉”。当人们“吃”的时候,在嘴里释放出的挥发性分子从口腔进入鼻腔,也会被鼻腔后部的嗅觉受体感知到。这是“鼻后嗅觉”。两部分嗅觉受体有所不同,体验到的气味也就有所不同。那些“香”的分子被感知到,也就“吃起来香”了。
更重要的是,榴莲中有比较多的蛋白和脂肪,以及大量的糖。把榴莲营养成分和雪糕冰激凌的标准比较一下,会发下榴莲的蛋白、脂肪和糖含量都比雪糕更高,跟冰激凌相比,也只有脂肪稍低。不过,榴莲中又相当含量的膳食纤维,而可溶性膳食纤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模拟脂肪的口感。这也就不难理解,榴莲的味道口感,甚至比许多冰激凌要更加顺滑细腻了。
这种“闻着臭,吃着香”的特性,在中国的传统食物有不少,而榴莲甚至更加突出——“闻着更臭,吃着更香更甜”,所以备受欢迎,也就顺理成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