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解放之后,在功德林监狱的一处大墙外面,挖掘出了很多的白骨,这些都是被处决的志士仁人。这功德林监狱修建于1915年,也就是民国的第四个年头。一提到“功德林”这三个字,咱们自然就会联想到和佛家有关系。 还真不错,这功德林监狱的前身是一处寺庙,元朝的时候,香火还挺旺盛。明朝初期对整个北京城进行了改建之后,此处的香火逐渐荒废了。到了清雍正的时候,对此处又进行了重新的修建。到了光绪年间,把此处改建成了“顺天府习艺所”。到此,原本是供奉香火的地方,转身一变成了改造罪犯的地方。 到了民国年间,北洋政府再次对此处进行了改建,更名为“宛平监狱”;后续又改了两次名字,最后定位“第二模范监狱”,这就是功德林监狱的正式称呼。只不过这所监狱坐落在功德林1号(西城区德胜门外),故而也就被大多数人习惯的称之为“功德林监狱”了。 北平解放之后,此处成了关押战犯的场所,总计关押了一百多个战犯,名字也更改成了“北京战犯管理所”。 当时的功德林监狱主要是由华北军区军法处,和华北社会部审讯科这两个单位共同管理,因为是两个单位共同管理,因此在监狱的院子里也相应的划分为“东、西”两个部分,两个单位分别在自己的区域内办公。 1952年,为了安置家属,就在大墙外面新盖了一些结构简单的平房,这就是工作人员们的家属房。但是也难以满足需求,只能腾出一部分牢房出来,经过简单的改造之后,用作工作人员和家属的住房。 这功德林监狱是上了年头,再加上年久失修,牢房的环境自然好不到哪里去。再加上后期随着囚犯数量的增加,这功德林监狱就难以装下这么多人了。于是乎,修建新监狱也就提上了日程。 1958年,新监狱的选址工作定了下来,就定在了昌平区的秦城村。1960年,这所由苏联人援建的新监狱正式投入了使用,这就是我们现在熟悉的“秦城监狱”了。 以上简短的内容,就是秦城监狱的前世今生。 图一是功德林监狱的内景图;图二是秦城监狱的大门照。
北平解放之后,在功德林监狱的一处大墙外面,挖掘出了很多的白骨,这些都是被处决的志
怪味胡
2025-04-27 18:07:55
0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