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简直把“招商特权”和“生态保护”的冲突拍成了现实版魔幻剧。陈女士的“水晶

北极熊看社会 2025-04-28 12:58:50

这事儿,简直把“招商特权”和“生态保护”的冲突拍成了现实版魔幻剧。陈女士的“水晶宫打卡”看似浪漫,实则一脚踩爆了4.8亿年的生态密码,网友直呼“这波操作比《甄嬛传》还狠”。

先说这招商滤镜,碎了一地。官方虽说“获准进入”,可文旅局自己都承认,之前因“重大项目”放水。连专业摄影团队都不敢批的禁区,招商客商却能四进四出。说好的“科学考察规范”,直接成了摆设,妥妥的“双标现场”。

再看这被踩的地方,可不是普通的水,而是地质界的DNA。专家都盖章了,人体油脂、指甲油就像“化学炸弹”,直接让万年沉积物停止生长。对比之下,专业探洞者连呼吸都小心翼翼,陈女士的赤脚加摆拍,简直就是给水晶宫投了颗“生态核弹”。

事后封洞,看着像危机公关,哪有什么长效机制。网友翻出七彩丹霞被踩秃的旧账,质问“封了这处,其他招商团队会不会换个洞继续造?”贵州织金洞的“云考察”模式被点赞,可道真县还在用20世纪的开发思维玩火。

热评梗也挺有意思。“招商KPI面前,4.8亿年算个P”,这不就是发展焦虑下的生态代价嘛。“滤镜一开,文明拜拜”,网红经济对自然遗产的降维打击太明显了。“洞穴:我好不容易活成化石,人类让我直接入土”,地质保护的现实困境就这样。

建议也挺实在。给招商团队发“生态信用分”,违规就拉黑。学学故宫,搞个“数字洞穴”,VR考察照样能谈成项目。罚单不能软,参照《地质遗迹保护规定》,该追责别手软。

保护可不是“封了完事”,得让招商和生态真正对等博弈。否则,今天踩的是晶花池,明天可能就是另一个“消失的地平线”。

0 阅读:8
北极熊看社会

北极熊看社会

谢谢你这么好看还关注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