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西康军区司令员刘忠卸任后,听说母亲还在世,心急火燎地带着妻子伍兰英回乡探亲。一路风尘仆仆,满心期待能和老母亲团聚,可谁知推开家门一看,原配妻子王四娣居然也在那儿等着。多年未见,刘忠脑子一懵:“你怎么也在这儿?” 刘忠,1953年那会儿刚从西康军区司令员的位子上退下来。这位打过仗、扛过枪的将军,卸下军装后,心里最惦记的就是老母亲。听说她还健在,他一刻也等不了,带着现任妻子伍兰英就往老家赶。那年代交通不便,山路颠簸,风尘满面,可他心里只有团圆的盼头。伍兰英是他战后结识的伴侣,两人感情挺好,一路说说笑笑,憧憬着到家后的情景。 可现实总比想象来得刺激。到家那天,刘忠推开门,母亲果然在,可旁边还站着个意想不到的人——他的原配妻子王四娣。这事儿得从头说起。刘忠年轻时和王四娣结了婚,那是旧社会的老规矩,家里定的亲。两人没啥感情基础,婚后也没过多久,刘忠就投身革命,上了战场。这一走就是好多年,战火连天,音讯全无。王四娣留在老家,守着婆婆,日子过得苦巴巴的。村里人都以为刘忠早没了,她却没改嫁,就这么熬着。 战争年代,这种事不稀奇。男人出去打仗,家里女人守着老小,盼着哪天能回来。可刘忠这边呢,打完仗后结了新婚,伍兰英跟他同甘共苦,成了他的新家庭。他不是故意抛弃王四娣,而是那时候通信断了,战乱把人隔得太远,各自以为对方早就没了下落。谁能想到,十几年后,他回家一看,王四娣还在,而且这些年一直在照顾他母亲。 这下可热闹了。伍兰英是正儿八经的现任妻子,跟着刘忠吃了不少苦,两人感情深厚。王四娣呢,虽说是原配,可这些年跟刘忠没啥联系,却默默守着老母亲,孝道上没得挑。两边都不是坏人,可这局面咋收拾?刘忠心里估计跟打翻了五味瓶似的,既感动又尴尬,还有点手足无措。他是军人出身,战场上果断,可这种家务事,真比打仗还难。 王四娣这些年咋过的?说白了,就是靠一股韧劲儿。战争把她男人带走了,她没怨天尤人,也没另找出路,就守在婆婆身边。那时候农村日子苦,缺衣少食,她硬是咬牙撑着,种地、干活,把婆婆照顾得妥妥当当。村里人劝她改嫁,她就一句话:“他娘还在,我得守着。”这不是啥惊天动地的大道理,就是最朴实的想法。她不图啥回报,也没想过刘忠还能回来,就是觉得这是自己的责任。 刘忠回来后,面对这情况,肯定得做点啥。他不是那种忘恩负义的人,看得出王四娣的付出,心里有数。据说后来他跟伍兰英商量,把王四娣接过来一起生活,算是给个交代。这不是啥浪漫故事,而是实打实的现实问题。伍兰英这边也没啥大意见,她知道刘忠的为人,也明白王四娣的苦。 1953年,新中国刚成立没几年,百废待兴。像刘忠这样的军人,忙着打仗、建设,个人生活往往顾不上。家里的事儿,靠女人撑着。王四娣守家,伍兰英随军,都是那年代女人的缩影。她们没啥豪言壮语,就是用行动扛起了责任。刘忠夹在中间,也不是啥英雄光环,就是个被时代推着走的普通人。 伍兰英不是恶毒的后妻,王四娣也不是可怜巴巴的怨妇,刘忠更不是负心汉。大家都是被战争和生活折腾出来的结果。放到现在,可能有人会觉得这事儿离谱,可在那年代,这就是命。感情的事儿没那么多讲究,能活下来、能团圆,就已经不错了。 王四娣守了那么多年,没功劳也有苦劳,伍兰英跟他同甘共苦,也得有个安稳日子。他这趟回乡,不光是见了母亲,也算是把过去理了理清楚。 参考资料 开国将帅名录.人民网
1953年,西康军区司令员刘忠卸任后,听说母亲还在世,心急火燎地带着妻子伍兰英回
烟火阑珊歌未央
2025-04-28 18:48:43
0
阅读: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