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为什么有那么多奇葩皇帝,而清朝却没有?
明朝的皇帝之所以那么奇葩,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权力平衡系统崩了。朱元璋当初设的勋贵、文官和武将三方制衡,结果经过靖难之役,勋贵全被干掉了,土木堡之变后,武将也没了,最后只剩下文官和太监两股势力。
为了自保,朱瞻基就靠太监来制衡文官,朱厚照干脆跑出权力中心,嘉靖和万历更是常年不上朝。
而清朝则是通过八旗制度把权力核心牢牢抓在手里,皇帝稳坐大位,不需要靠单一势力,昏庸的皇帝问题大多是个人能力差,而不是体制崩塌。
所以说,明朝皇帝的奇葩,更多是因为权力博弈下的无奈自救,而清朝通过制度设计避免了皇帝的孤立,二者根本不一样。
简单点说,就是老朱家把公司搞垮了。
朱元璋创业时搞了一个平衡术让武将、文官和兄弟们互相看着。结果朱棣搞了个靖难之役,把兄弟们全给干趴下了。 到土木堡之变,武将们直接全灭了。 这时候公司里只剩下戴眼镜的文官和一群太监。皇帝成了光杆司令,天天被文官们道德绑架。
朱厚照为什么跑出宫去玩豹房?谁天天被人念祖宗家法,不崩溃才怪。
嘉靖和万历为什么几十年不上朝? 说白了,就是跟文官斗气。明朝的言官嘴真毒,能把皇帝骂得自闭。 这些皇帝也挺惨的,想干点事得靠太监当打手。结果搞出刘瑾、魏忠贤这些祸害,反倒让自己成了昏君。
再看看清朝,人家就机智多了。 人家搞的是家族企业股份制,八旗子弟都是原始股东。皇帝手里握着51%的股份,根本不怕底下人搞事情。
康熙和乾隆为什么能到处撒野?因为背后有整个满蒙联盟撑腰,根本不需要和汉臣死磕。
明朝的皇帝被逼得走极端,根本是制度崩了。
清朝吸取了教训,搞了个权力全家桶,把皇权、军权、族权都打包管理。 就算是道光这种抠门皇帝,也没人敢造反。
归根结底,管理还是得讲基本法。
明朝就败在老板单打独斗,清朝赢在团队建设上。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再牛的个人也比不上好制度,团结才是硬道理! 今天咱们看历史,就当追剧看,奇葩皇帝们其实也是制度的牺牲品。 历史这面镜子照出了一个真理:平衡的权力结构才是王道。 老祖宗的血泪教训,现在成了现代管理学的活教材,神不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