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贵,吴桂贤,都是官至副国级的领导,他们虽都属于高干但他们的工资待遇都还在原住地领取,陈永贵是大寨党支部书记,他在北京担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那段时间里,他坚持不要国家按副总理待遇发给自己的工资,就连自己的子女,本来按照规定可以来北京上学的,陈永贵也坚持不让。陈永贵当时在北京不要工资,那么他是靠着什么生活下去呢?陈永贵当时的收入来源主要来自于他的家乡大寨以及山西省给他发的工资。因为陈永贵在北京当副总理之后,也没有办理城市户口,所以他就不配发粮票,但是他是农村户口,按照当时的规定来看,需要挣工分来换取粮食。虽然陈永贵已经不在大寨村工作了,但是大寨村依旧按照一个壮年劳动力的工分(每天一块五毛钱)给陈永贵记录在册,等到秋收后,大寨人把陈永贵的那份粮食拿到公社的粮店,换成全国粮票给陈永贵,这样一来,陈永贵在北京就有粮食吃了。陈永贵的日常开销是山西省按照当时一个省级干部的工资待遇给陈永贵每个月发60块钱的工资,在后来陈永贵搬出钓鱼台生活之后,这笔工资又提高到了每个月100块。虽然他坚持不要工资,但是中央还是每个月给他发三十六块的生活补助费用,加上山西省发的一百块钱以及大寨的粮票,就是陈永贵在北京生活的全部了。丶 吴桂贤当上了国务院的副总理,那时才30多岁,她主动要求只拿原来在国棉厂的76元工资。为了节省2角钱的茶叶钱,每次开会她都只喝白开水。就算当上了国务院的副总理,吴桂贤还是会抽时间,大约三分之一吧,回到陕西国棉厂和大家一起干活,就像以前那样,和工友们一起在车间里挥汗如雨。 这就是那个时代的草根,那个时代的精神!
一些你不知道的,冷知识:1澳门,没有上海浦东机场大。2泰国,不禁qian
【17评论】【41点赞】
用户11xxx20
该有的待遇就享受吧,过于谦虚别人并不认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