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和李大钊,为何不去参加中共的一大? 说出来你可能不相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大

愤怒的悟空 2025-04-29 10:43:23

陈独秀和李大钊,为何不去参加中共的一大? 说出来你可能不相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大会,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中共一大”,陈独秀和李大钊竟都没有去参加。 陈独秀和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最最最主要的两个创始人,“南陈北李”说的就是他们,李大钊主要在北方活动,陈独秀主要在南方活动,他们共同推进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7月23日成立。 现在看来,“中共一大”非常地重要,它开启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其他人都可以有理由缺席,但陈独秀和李大钊是最不能缺席的,因为这个未来将建立新中国、改变世界格局的政党,就是他们亲手创建的,但现实是,他们二人的确是缺席了! 为什么呢?表面上看,是他们太忙抽不出身,实际上呢,是觉得这场会议并没有那么地重要。 这也不能怪他们,辛亥革命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拯救这个岌岌可危的中国,想尽了各种办法,也成立了一个又一个的党派,绝不是只有国民党和共产党,我们现在只知道这两个党派,是因为他们后来发展起来了,否则也会埋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当时,每天新成立的组织数量和散伙的数量一样多。“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这短短的几个字,背后却蕴含着无数的艰辛,从1921年开始算起到1949年为止,为建立新中国,无数人抛头颅洒热血,有多少人没能看到胜利的这一天? 当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的时候,很多人也怀疑,社会主义到底能不能救中国?咱们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梁启超先生,直接给出了结论:中国搞不成社会主义! 梁先生都是这种态度,何况其他人?所以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非常地不容易,绝不是简单几个字就可以说清楚的。 那么,陈独秀和李大钊没有去参加中共一大,都在忙活什么大事呢? 我们先来看看陈独秀。中共一大召开的时候,陈独秀正在孙中山治下的广东省政府担任教育委员会委员长,类似于现在的教育厅厅长。 陈独秀原本是在上海的,并在这里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上海发起组”,不久后孙中山率国民党中央从上海迁到广州,也邀请陈独秀南下,当时陈独秀还没有一份正式的工作,而且他也爱搞教育,于是就同意了。 1921年5月的时候,包惠僧到广州请陈独秀回上海主持发起组的工作,因为他们的快断粮了,没有陈独秀出马还真不行,但陈独秀却说很忙,没空回去。 当时陈独秀正在筹建广东大学的预科,已筹到了一些款子,不过缺口还很大,如果他回了上海,就无法继续筹款,没有钱的话,广东大学的预科就办不了。 之后中共一大召开前夕,上海发起组的代理书记李汉俊和张国焘,又给陈独秀写了一封联名信,也是希望他能回一趟上海,主持中共一大的召开,耽误不了他几天时间,开完就可以回广州继续搞广东大学的预科。 然而陈独秀和上次一样,也是拿着“公务繁忙”的理由推掉了。由此可见,对当时的陈独秀来说,筹建广东大学的预科,比参加中共一大重要得多,最后他让包惠僧代表他去参加了这场历史性会议。 另外一边,李大钊也忙得很。 当时的李大钊是北京大学的历史教授。我们都知道,每年的七月和八月是学生们的暑假,那时候也差不多是这样的,李大钊既要安排学生的考试,还得批改试卷等等。 也许有观众朋友会问,中共一大不是7月23日才召开吗?暑假都开始了,李大钊怎么会没有时间呢?暑假是开始了没错,但李大钊影响力那么大的一个人,并没有空闲的时间,因为他还要讨薪呢。 当时北洋政府把钱都拿去打仗了,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本来赚得就不多,到处又是花钱的地方,于是把大部分的预算用在了军事上,停发了北京八所高校教职工的工资。 教职工也得养家糊口呀,肚子饿空空哪来的力气教书育人?这八所高校联合成立了“索薪委员会”,给北洋政府施压,要求尽快发工资。 原本索薪委员会的负责人是北京大学一位叫马叙伦的教授,然而在这个关键时刻,马叙伦却病倒了,没有办法,大家就请李大钊出来顶一下,毕竟他说的话还是很有分量的,这种事儿李大钊也不好拒绝,所以他也是忙得很,每天不是开会,就是和北洋政府的官员交涉,故而没去参加中共的一大,对当时的李大钊来说,讨薪比参加中共一大重要。 最后,李大钊让刘仁静代表他去参加了中共一大。 我们在视频开头说过,当时很多人都不看好中国共产党,包括一些中共党员,因为每天都有党派成立和关门,谁也不知道这个党能搞多久,毕竟从1921年建党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用了28年的时间,这么长的时间,有几个人可以预见未来呢?没有认识到“中共一大”的重要性也不足为奇。 在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中,坚持到最后的只有两个人,即毛主席和董必武,他们一个是长沙的代表,一个是武汉的代表。除了他们之外,有献身革命的,也有脱党或者当汉奸的,例如周佛海、陈公博,早早就脱了党,后来在抗战时期沦为了汉奸,如果他们能预见28年后的中国,是不是会有不一样的选择?

0 阅读:70
愤怒的悟空

愤怒的悟空

愤怒的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