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分,柔和的阳光镶满惬意,是最适合去新昌的。
这座隐于绍兴南部的浙东小城,宛如一幅被时光精心装裱的山水长卷。这里是佛教中国化的重要驿站,更是《全唐诗》中百余首诗的灵感源头,还是美食开挂的“碳水王国”。
禅意与烟火共存,下面就跟着江南君走进这座藏在江南的“佛系慢城”吧~
从杭州出发,坐高铁只需约45分钟便到了“嵊州新昌站”,然后打车大概20分钟或者坐公交都可以直达大佛寺景区。(门票80元,提前预订70元)
这座始建于东晋,距今已有1600余年历史的古刹,像一位打坐千年的老僧,静卧在城西南的南明山谷中。
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将人工雕琢的佛教艺术与天然丹霞地貌完美结合,营造出“佛在石中、石即是佛”的意境,堪称江南佛教文化与自然景观的瑰宝。
景区入口处,一座古朴的石牌坊上题着“大佛寺”三个大字,瞬间让人从喧嚣的现代都市抽离,进入一片静谧的佛国世界。
行走在绿树如盖的林荫道上,宁静淡远的禅韵像清风一样穿越迷茫的岁月。那一刻,即使再浮华的心也会随之沉静。
佛心广场占地3000平方米,是整个景区的核心,因岩壁上铸有高20米、宽13.5米的弘一法师手迹“佛”字而得名。
照壁上《石城寺》一诗,是唐代诗仙李白为大佛寺而写:“新昌名迹寺,登览景偏幽。僧向云根老,泉从石缝流。寒钟鸣远汉,瑞像出层楼。到此看无厌,天台觉懒游。”
离开佛心广场,穿过一小段隧道,便来到昙光尊者舍利塔。这座塔建于1993年,是为纪念东晋高僧昙光而建。
昙光,昆山人,少年习禅,《浙江通志稿》称其为佛教入浙“习禅之祖”。东晋永和初年,昙光云游至新昌,见此地群峰对峙,幽谷奇深,认为是理想的修行之地,便依崖结庐,渐成寺舍,名“隐岳寺”。他在此驻锡53年,世寿110岁,圆寂后葬于寺旁。
如今,舍利塔四周松柏环绕,清风徐来,仿佛仍能感受到这位高僧的禅定之气。
走过放生池畔,穿过福字长廊,便来到了摩崖石刻区。
这里的摩崖石刻为历代游历大佛寺的名人志士所题,每一处石刻都承载着一段历史,诉说着一个故事。
其中,由北宋书法家米芾所题的“面壁”二字,沉着、豪放、俊迈,体现了米芾书法功力深厚又不拘成法的特点。
而“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大字,则为清朝道光年间著名书法家涂泓占所写,笔力雄健,气势磅礴。
穿过摩崖石刻区,终于来到大佛寺的核心——弥勒内院,新昌石弥勒像(江南第一大佛)就坐落其中。
这尊弥勒坐像开凿于南朝齐梁年间,历经三代僧侣、30年雕琢而成。佛像高16米,高约17米,宽约16米,深约11米,两膝间距10.6米,面容慈祥,衣纹流畅,虽不及北方石窟雕塑的磅礴气势,却多了江南的温润细腻。
《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称它是“不世之宝,无等之业”、“命世之壮观,旷代之鸿作”,后世誉称“江南第一大佛”。
图源|新昌县文旅局
据《新昌县志》记载,此佛像是南朝梁武帝时期,由僧护、僧淑、僧祐三位高僧主持雕凿。当时,僧护梦见“山崖放光,状如佛形”,遂发愿凿山造像。历经数十年,终于成就了这一江南佛教艺术的瑰宝。
正午暑气蒸腾时,我躲进了般若谷,这里环境清幽,绿树成荫,仿佛是世外桃源。
据了解,这片山谷原为一个明代采石场。
近年来,经过重新构思、设计和建设,添建了瀑布、地池、石阶、栈道、隧洞、地宫,在石壁上分别以线雕、浮雕、深雕、圆雕(石窟雕刻)、彩绘,刻绘佛本生故事、四大菩萨以及早期新昌境内诸多佛教典故。
相传,六朝时期大佛寺是高僧云集之处,当时佛教分禅学和般若学两派,其中般若学中的六家七宗,有五宗在这一带活动,故该景点取名“般若谷”,也有纪念古代这些高僧的意思。
从般若谷出来往山上走,途经城隍庙,千佛禅院的岩壁突然压进视野。
禅院的石窟造像依天然山势凿造而成,有大小两窟毗连。大窟有1040尊佛像,小窟有35尊,共计1075尊小佛像,每尊高约30厘米。
它始建于南朝,是南方地区迄今为止发现的雕凿年代最早的石窟造像,比洛阳的龙门石窟更早,被誉为“南朝石刻艺术的活化石”。
2013年,千佛岩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收录进《中国美术全集》和《世界美术大全·南北朝卷》。
细看窟内石壁上密密麻麻的佛像,造像瘦削而典型,多着通肩服饰,手势多作禅定印相。
其布局也自有佛家哲理:佛观过去、现在、未来,小窟有龛像35尊,称三十五佛,寓过去,大窟千佛,谓现在。
最后,我们来到位于山顶的双林石窟,里面供奉着“亚洲第一卧佛”——一尊依山势雕成的巨型卧佛,全长37米,安详侧卧,象征佛陀的涅槃。
卧佛依山体洞窟雕刻而成,天然岩层褶皱化作袈裟纹理,庄严静谧,堪称亚洲之最。
站在幽暗的山洞中,佛像似与群山共呼吸,禅意直抵人心。
在新昌,既有南朝古刹的庄严佛光,又有街头巷尾蒸腾的碳水烟火。
新昌人用粳米、番薯、小麦玩转出十八般武艺,让每个来访者都心甘情愿“晕碳”而归。
01/锅拉头
新昌青年路的巷子里藏了一家名叫“吴海珍锅拉头”的早餐店。
老板娘用锅铲在圆底大锅上摊出薄如蝉翼的面皮,打上鸭蛋,撒上葱花、蒜泥,再淋上一圈猪油。
卷起时脆响如裂帛,咬下去,饼皮的薄脆和油条的酥脆,伴随着鸭蛋的咸香,简直不要太香!
传说清末穷书生靠卖它攒够盘缠,如今仍是新昌人早餐的“扛饿神器”。
02/豆腐生煎包
每次去新昌,我都会去“沃州路羊骨头”,他家的豆腐生煎包是我吃过最好吃的,没有之一。
豆腐生煎包,顾名思义,生煎包里的馅料是香香辣辣的嫩豆腐。上桌的时候,刚浇上的金黄蛋液正滋滋冒着泡,浸在蛋液里的生煎包胖嘟嘟地透着粉色,让人狂咽口水。
|羊骨头
小心翼翼在生煎包上戳开一个小口,水嫩的豆腐汤立刻流了出来。轻轻嘬上一口热乎乎的辣豆腐汤,配上焦香四溢的煎包皮,再来一勺水嫩的蛋羹,人间美味,不过如此。
03/芋饺
沃州路上还有一家名叫“一溜下”的店,招牌芋饺名气很大。
芋饺的诞生透着农家的狡黠——芋艿蒸熟揉入红薯粉,不用擀面杖,直接捏成三角小饺。晶莹剔透的饺皮裹住猪肉馅,煮好后如凝脂般颤动。
咬破糯韧的外皮,肉汁混着芋香迸发,难怪清代县志记载这是“北人南迁带来的救命粮”。
|春饼卷油墩儿
除了以上几种,新昌的蒸汤包、炒年糕、春饼、麦花汤等碳水美食也都超级好吃,碳水脑袋来这里准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