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万彩礼背后的真相
网友本来还在看甘肃要五十万彩礼的瓜,并且热烈给当事人出主意说这五十万不如买一辆奥迪小汽车,剩下的钱加油,后面就发现还有人真给了一百万。
福建省某地出了一个离谱的感情诈骗,当然也可能是金钱诈骗案,具体是什么情节,如何定性,取决于当事人是如何处理的。
情节大致是男方给彩礼前,女方以生病喝中药需要调理等理由减少和男方接触的机会,男方给了彩礼后,彩礼一到手,女方就逃婚了。
气的男方父母拉起横幅来面向全社会控诉,九十万的彩礼就这么没了,于是事情就成了戏剧新闻,传遍了全国。男方不忿,去讨要彩礼,结果女方家里表示可以还,但是只能还二十万。
我看这件事非常诡异。因为骗婚一般要分成两个层次来看,民事的归民事,刑事的归刑事。
单纯的骗彩礼,是一个单纯的刑事问题,这时候的彩礼不能保证男方的任何权益,女方跑了也就跑了。
这样的犯罪,一般是直接消失,悄无声息,甚至都追不回来。犯罪团伙喜欢流窜各地,招摇撞骗,分工明确,每次几万或者十几万的骗。
如果是单纯的骗婚,比如说同性恋骗一个异性恋,就是一个单纯的民事问题,彩礼是可以退的,当事人也不会跑,一般会根据两方相处的事实,判罚相应的退款,如果一点共同生活的事实都没有,彩礼可以全额拿回来。
但这件事不简单的地方在于,福建当地民俗里面,相当一部分地区虽然彩礼很高,但是存在着彩礼和陪嫁的差额不会极高的情况,很少存在巨额给彩礼,很少给陪嫁,甚至不给陪嫁的问题。
本来就和民俗不太符合,已经很奇怪了,更奇怪的是这次结婚的女方也是本地人,显然不是来存心骗钱跑路的。
男方一找上门,女方就表示愿意还钱,还愿意还二十万,不过只能还二十万,说明有七十万其实是马上用掉了。
结合福建当地人喜欢经营小工厂的情况,我们可以给出一个大胆的假设,那就是推测,这家人的父母,有一个最近正在亏损的厂子,为了持续经营不至于倒闭,拆借了大概三四十万的过桥贷款。
后来由于经营情况继续恶化,于是只能拆东墙补西墙,用高利贷或者别的利息更高的网贷等渠道,来还上过桥贷款,最后利滚利,负债金额就到了七十万左右。
情急之下,女方父母想到了把女儿嫁出去,用彩礼来化债的骚操作,女儿迫于父母压力,只能去结婚。
但是年轻的女儿和父母一辈接受信息的能力不同,女儿早就上网发现了逃婚不犯法的问题,只要豁出去了,将来结了婚再跑,跑到外地大城市去,也不需要担心在村里的名声问题。
于是女儿铤而走险,想要忠孝两全,结婚的时候把彩礼收了,等到彩礼到账,婚礼办完,自己跑了。
父母拿了彩礼,赶紧把欠的钱还上了,手里还剩下二十万,本来还打算继续扩大经营,结果男方上门了,这下没有办法,只好退还剩下的二十万。
至于已经拿去化债的七十万,不好意思,实在是拿不出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