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局势已经明朗,世界不再是美国一家独大的时代,俄罗斯虽然还能蹦跶两下,但跟中美比还是差点。资源分配和话语权归属等关键问题,如今都到了紧要关头。 过去美国能当世界警察,石油美元体系可是它手里的王牌。那时候全球石油交易都得用美元结算,美国靠着这招牢牢卡住了各国的经济命脉。可风水轮流转,现在中国手里握着全球90%的稀土提炼产能,这玩意儿被称作“工业维生素”,从导弹制导系统到新能源汽车电机,哪个高端领域都离不开它。就拿美国的F-35战斗机来说,每架飞机得消耗417公斤稀土材料,没了这些“维生素”,美军的高科技装备就得趴窝。 中国的稀土优势可不只是储量大,关键是整个产业链都被咱们攥得死死的。从采矿到冶炼,再到永磁材料生产,中国构建了完整的闭环。美国虽说也在重启本土稀土矿开采,可开采出来的精矿还得运到中国来加工。就像美国MPMaterials公司,2024年生产了4.55万吨稀土精矿,可自建的冶炼线只产出了1294吨镨钕氧化物,连总产量的3%都不到。这就好比美国种了麦子,却得拿到中国来磨面,产业链的话语权一目了然。 俄罗斯那边也没闲着,最近在乌克兰抢了一处锂矿,想在新能源资源争夺中分一杯羹。可俄罗斯的稀土开发面临双重难题:开采成本是澳大利亚的两倍,还缺乏先进的冶炼技术,现有产能只能满足国内需求的17%。相比之下,中国不仅控制着全球85%的稀土冶炼产能,还通过参股整合了缅甸、澳大利亚等海外资源,形成了“南重北轻”的双寡头格局。 美国眼看着在稀土领域被中国卡脖子,又把主意打到了乌克兰的矿产资源上。可现实很打脸,乌克兰的稀土储量要么在俄占区,要么缺乏现代地质数据,开发难度极大。更讽刺的是,美国刚和乌克兰签了矿产协议,俄罗斯就拿下了舍甫琴科锂矿,直接断了美国的念想。特朗普政府的“矿产外交”在中俄的双重夹击下,彻底成了笑话。 再看看美国的老本——石油美元体系,现在也摇摇欲坠。随着全球“去美元化”浪潮兴起,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用本币结算石油交易。中国更是和沙特、巴西等资源国达成合作,推动人民币在能源贸易中的使用。美国想通过页岩油重塑石油霸权,可页岩油开采成本高,环境破坏大,根本没法和中东的低成本石油竞争。 在这场资源博弈中,欧洲、日韩等传统盟友也开始向中国靠拢。美国对全球加征关税,把欧洲20%、日本24%、韩国25%的出口都纳入征税范围,结果德国奔驰、日本丰田等企业纷纷跑到北京参加中国发展论坛,寻求合作机会。欧洲的汽车、日韩的高科技,在美国的关税大棒下,成本飙升,只能来中国找生路。 美国的霸权衰落不是偶然,而是结构性的。国内政治分裂、债务危机削弱了它的国际投射能力,而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RCEP等机制,正在重塑亚洲经济格局。亚洲近半贸易依赖中国市场,中国的基建投资和技术输出正在改变区域价值链。俄罗斯虽说在能源领域还有点话语权,但经济规模仅与意大利相当,根本没法和中美相提并论。 未来的国际秩序更像是一张“多中心大网”,各个区域强国、新兴力量都在网上挂着。美国想维持单极霸权,可现实是它连自己的盟友都管不住了。中国凭借稀土和产业链优势,正在从生产世界向创新世界转型;俄罗斯在资源争夺中虽有动作,但难以撼动中美主导的格局。资源分配和话语权归属的这场大戏,才刚刚拉开序幕。
全球局势已经明朗,世界不再是美国一家独大的时代,俄罗斯虽然还能蹦跶两下,但跟中美
兰亭说事
2025-06-30 11:29:3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