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和远在上海的女儿在微信上就择偶标准问题进行了长达一小时的讨论,深夜12点多,我仍然辗转反侧,最终服用了安眠药才得以入睡。
关于寻找伴侣,她从不遮掩想法,我也坦诚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最终,她坚持己见。她对自身条件充满信心,即使年过三十,也未想过降低择偶标准。她认为自己保养得当,容貌年轻,身高1.66米,认为男生身高不能太矮,否则会缺乏自信。我反问道:“他的自信与否,与你何干?需要你替他考虑吗?”但她坚持要找各方面都强于自己的男性,无论智商、收入还是其他条件,都要高于她。即便对方不在上海,她也愿意追随,但城市必须是大型都市。我几乎要指出她自身的不足,但考虑到可能伤及她的自尊,最终选择沉默。
这次谈话让我感受到,三十多岁的女性在寻找伴侣时,理性往往超过感性,她们考虑的因素太多,要找到符合她所有要求的男士,难如登天。 一旦我提出不同意见,她就指责我打击她积极性,反而抬高别人。她反问:“为什么只能男生挑我,我不能挑他?” 最终,我们不欢而散,各自分开休息。 我不知道她是否安然入睡,而我,则依靠安眠药才能获得短暂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