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饭票没了!”6月27日,陕西一村民上山锄地时,竟将两只“傻狍子”带回家精心

云霄记史 2025-06-30 13:10:36

“长期饭票没了!”6月27日,陕西一村民上山锄地时,竟将两只“傻狍子”带回家精心喂养,谁料养着养着,2只变成了一群,而且个个毛色光亮!在一次看到动保宣传后,村民才得知是保护动物狍子,并主动联系了民警,最终6只狍子都被放回山林!网友:本来包吃包住好好的,可现在就要三天饿九顿。

在陕西延安志丹县的群山深处,老张是个再普通不过的村民。几年前,他扛着锄头上山,半路却被灌木丛里一阵细微的“咩咩”声引开了步子。扒开一看,是两只毛茸茸的小东西,缩成一团,看起来奄奄一息。

老张瞅着它们又像羊又像鹿,心想这要是没人管,八成活不过今晚。他心一软,就用布兜把这两个小家伙拎回了家。

回到家,老张把它们当小羊羔来养。家里条件不算好,可他宁愿自己省点口粮,也要匀给它们,还专门去割新鲜的草料,搭了个小棚。

谁知这两个“毛团子”格外争气,不仅长得活蹦乱跳,皮毛油亮,没过多久,竟然还一口气生下了好几个崽,最终形成了一个六只的健康种群。

这下,老张的小院彻底热闹起来,满院子都是撒欢的身影,把他的日子填得满满当当。邻居们见了都夸,说老张养的这几只比谁家的牲口都壮实。

日子本可以这样一直过下去,老张也把这群“家人”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可最近,村里的大喇叭天天宣传野生动物保护法,老张越听越不对劲,他养的这群“羊鹿”,怎么听都像是广播里说的国家保护动物狍子。

这个念头让他心里开始打鼓。他赶紧找来资料一比对,心里咯噔一下:自己当成宝贝养了这么多年的,还真是“三有”保护动物。私自饲养保护动物,这可是犯法的。

一边是养了多年、像亲人一样的狍子,另一边是法律和对动物真正的保护,老张心里翻来覆去地纠结了好几天。最终,他还是咬了咬牙,拨通了报警电话,声音有些发虚:“警察同志,我家里养的……好像是狍子,你们来看看咋办吧。”

民警赶到时,也被眼前的景象逗乐了。几只狍子好奇地围上来,闻闻警服,胆大的还伸头蹭蹭他们的腿,一点也不怕生。林业专家随后也赶来,鉴定确认这正是六只狍子,而且个个膘肥体壮。

专家直夸老张照顾得用心,说这毛色和状态,比野外的同类还好。老张听了,只是憨厚地挠挠头,说自己就是喂喂草料,是它们自己争气。

可一提到放生,他的眼神又黯淡下来。相处这么久,是真的舍不得。民警看出了他的心思,安慰道:“老乡,放它们回山林,才是对它们最好的保护。以后你进山,说不定还能碰见这些老熟人呢。”

体检确认狍子们具备野外生存能力后,放生计划很快敲定。那天,老张也跟着车队,一路把它们送到了山林边。

他亲手打开笼门,狍子们先是犹豫地探出头,然后一跃而起,蹦跳着消失在密林深处,却又时不时地回头张望,像是在无声告别。老张站在原地,眼眶红了,他挥着手,声音哽咽:“去吧,回你们自个儿的家吧。”

这件事传到网上,网友的评论倒是很有意思。有人开玩笑说:“这下好了,从包吃包住的天堂,直接掉进了三天饿九顿的现实。”但更多的,是为老张点赞:“不懂法的时候,出于善心救助;懂了法之后,忍着不舍放手。这才是最朴素也最真诚的动物保护。”

说到底,老张的故事是一场啼笑皆非的乌龙,却也意外地诠释了一个核心问题:我们该如何与自然相处,圈养看似安稳,却剥夺了野生动物的本能和自由。

老张最初的善举,确实是“好心办了错事”,可贵之处在于他后来的“觉悟”。当他明白什么是对狍子们真正的“好”时,即使内心再挣扎,也选择了放手。这份不加修饰的实诚和清醒,比任何冰冷的法律条文都更有说服力。

保护野生动物,从来不是专家的专利,它恰恰体现在每一个普通人的每一次选择里。当我们遇见需要帮助的生命时伸出援手,当我们明白它们的真正归宿时懂得退让。人与自然的和谐,正是在这种进退之间,才找到了最恰当的距离。

信源:财经直播抖音官方账号

0 阅读:366
云霄记史

云霄记史

云霄记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