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12月30日凌晨,一列火车在廊坊车站被逼停,一队士兵将车厢中的徐树铮强

国际大碗说 2025-06-30 16:54:20

1925年12月30日凌晨,一列火车在廊坊车站被逼停,一队士兵将车厢中的徐树铮强行带离后枪杀。这个北洋军阀的风云人物,段祺瑞麾下的 “小扇子军师”,就此殒命。 要探究徐树铮被杀的深层原因,不得不从七年前的恩怨说起。 1918年6月14日,徐树铮在天津奉军司令部,以 “通敌罪” 枪杀了直系元老陆建章。 陆建章出身北洋武备学堂,是袁世凯的亲信,因其手段狠辣,在北洋军中素有 “屠夫” 之称。 陆建章在北洋内部树敌颇多,但与直系的曹锟、吴佩孚交好,成为皖系扩张路上的绊脚石。 1918年,正值皖系首脑段祺瑞 “武力统一” 的主张遭遇南方坚决抵制之时。徐树铮时任任奉军副司令,暗中操纵奉军与皖系联合。 陆建章却频繁往来于湖北、天津等地,策动直系、奉系反对皖系,甚至试图策反徐树铮麾下的部队。 徐树铮性格阴鸷果断,视陆建章为心腹大患,认为 “此人不去,北洋无宁日”。徐树铮以商议要事为由,将陆建章诱至天津奉军司令部,未经审判便将其击毙。 陆建章之死,引起轩然大波,连段祺瑞都认为徐树铮做得太过。在段祺瑞看来,尽管陆建章名声不佳,但毕竟是北洋老人,即便直、皖矛盾再大,但战场上刀兵相见,分个胜负就行,而背后搞鸿门宴杀人这一套,实在是犯了北洋的大忌。 此事也让张作霖很是恼火,因为人是在天津奉军司令部杀的,不少人将矛头指向张作霖,认为他也参与其中。陆建章之死,成为张作霖和徐树铮关系破裂的导火索,不久后,张作霖免去了徐树铮奉军副总司令的头衔,削夺了其兵权。 徐树铮自作主张杀掉陆建章,迎来了大麻烦,除了在之后的直、皖大战中,张作霖出兵支持直系外;被陆建章一手提拔,又有姻亲关系的冯玉祥,已然将徐树铮视为不共戴天的仇敌,只是由于当时冯玉祥只是个混成旅长,羽翼未丰,选择了暂时隐忍不发。 直系联合奉系,击败皖系,把持北洋政府后,段祺瑞下野,徐树铮由于仇敌太多,担心早打爆发,选择出洋考察。 1925年,张作霖率十七万奉军入关,第二次直奉大战打响,在冯玉祥突然回师北京,囚禁曹锟后,山海关的直军士气崩溃,全线败走。 之后,张作霖、冯玉祥在天津和段祺瑞见面,组成北洋临时执政府,由段祺瑞担任临时执政。段祺瑞这个“执政”,名义地位高,却无实际兵权,沦为傀儡。 此时的徐树铮结束长达两年的欧美考察之旅不久,怀着复兴皖系的野心重返国内。 徐树铮在欧洲期间,不仅考察了各国政治军事,还试图通过外交途径获取西方支持,计划东山再起。徐树铮回国后,迅速与段祺瑞取得联系,并频繁与张作霖密会,企图联合奉系,排挤冯玉祥。他甚至提出 “灭冯计划”,主张由张作霖出兵,段祺瑞下令解除国民军武装。 徐树铮的一系列活动被冯玉祥侦知,对于冯玉祥而言,徐树铮不仅是杀害陆建章的仇人,更是威胁自身势力的巨大隐患。 此时的国民军虽占据北京、察哈尔、绥远及河北、河南部分地区,但面临奉系和直系残余势力的双重压力,处境很艰难。徐树铮的 “灭冯计划” 一旦实施,国民军将陷入绝境。 此外,冯玉祥深知,徐树铮是段祺瑞的智囊,此人若再次复起,是个极大的威胁。 1925年12月,徐树铮在完成与张作霖的会面后,决定从天津乘火车经北京,先去探望段祺瑞,然后在返回上海。 冯玉祥决定解决徐树铮,指示国民军将领张之江负责具体行动,张之江曾是陆建章的旧部,对徐树铮同样怀有仇恨。 徐树铮到北京后,段祺瑞大吃一惊,认为他太冒失,催促其尽快离开。 12月29日晚,徐树铮登上京津列车。当时负责北京卫戍的,是国民军大将鹿钟麟,在这种情况下,徐树铮的出行路线,根本毫无秘密可言。 12月30日凌晨2时,张之江派人在廊坊截住徐树铮所乘列车,穿着睡衣的徐树铮被“请”出列车。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徐树铮起初还试图以段祺瑞的名义威慑对方,但张之江毫不理会,直接将其押下列车。在廊坊车站附近的空地上,徐树铮被乱枪打死,时年45 岁。 为了掩盖真相,冯玉祥将陆建章之子陆承武接到廊坊,让他出现在徐树铮的随从面前,声言该事件是陆承武为父报仇所为。 徐树铮名气太大,关注度很高,因此被杀的真相很快就人尽皆知。段祺瑞得知徐树铮的死讯后,泪流满面,不住地说:“断我股肱!断我股肱!” 徐树铮之死看似是冯玉祥的个人复仇,实则是多方势力博弈的结果。张作霖虽与徐树铮密会,但并不希望皖系迅速崛起威胁奉系利益,因此对冯玉祥的行动采取默许态度。段祺瑞虽痛心疾首,但手中无兵,只能默认既成事实。 至于广州方面和南方的军阀,也因徐树铮的跋扈,对其死亡持观望态度。 徐树铮才华横溢却刚愎自用,无论是暗杀陆建章,还是在 “府院之争” 中与黎元洪对抗,都展现出其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一面。这种行事风格使其在政治斗争中失去了缓冲空间,一旦失势便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徐树铮之死标志着皖系势力的彻底衰落,段祺瑞不久后也黯然下野,再无复起之可能。

0 阅读:52

猜你喜欢

国际大碗说

国际大碗说

纵横国际间,探秘全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