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曾问陈宝国:“你拍戏那么赚钱,能不能借我点钱花。”而陈宝国的话却引得全场震惊,他直言:“我不说假的,我真的没钱,我连卡都没有。”很多人对此不相信,但是了解过后才发现,他说的是真的,原因很简单。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在访谈节目里,主持人曾向陈宝国提出借钱的事,陈宝国坦率回应自己身上没有钱。
这看似简单的对话折射出陈宝国与众不同的人生态度。
在娱乐圈这个大染缸里,他是少数能够保持纯粹本真的演员。
陈宝国性格很直接,有什么说什么。
这种直性子的人往往让人感到可靠,因为他们不会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在演艺圈多年的他,确实从未传出过任何绯闻,这种坚持难能可贵。
他的直率性格贯穿工作与生活的方方面面。
说起陈宝国和《大宅门》的故事,绕不开他和导演郭宝昌的情谊。
《大宅门》就是郭宝昌大半生的心血结晶,从十六岁写到六十岁的自传体作品。
在投拍的时候,有投资方觉得郭宝昌名气不够大,拍了没几集就盘算着要换导演,甚至专门找张艺谋来接手。
陈宝国得知后直接找到投资方,把之前收下的九万元片酬当场撂在桌上。
他明确表示,换导演他就不演了。
这种果断的举动在当时引起了震动,让在场的人都措手不及。
可惜的是投资方最终还是撤资了,这个项目就这样搁置下来。
几年以后央视重新接手,《大宅门》才得以和观众见面。
事后想想,要是没有陈宝国当初那份执着与坚持,这部经典剧集很可能就此难产。
在片场工作时的陈宝国,把专业精神和关怀团队都放在重要位置。
有次剧组加班到凌晨两点,当派发盒饭时,他发现饭都凉透了。
寒冬腊月的夜晚,劳累的工作人员却要吃冷饭,这让陈宝国立刻火了。
他直接把负责伙食的工作人员喊来质问,当场发话说不能亏待大家的辛苦付出。
工作人员见状赶紧给陈宝国重做了一份热饭,却忘了给其他人更换。
这个区别对待让陈宝国更加恼怒,他坚持要求每个人都得有热饭吃。
直到所有盒饭都重新加热后,他才肯罢休。
这种对工作人员一视同仁的尊重,在圈里是出了名的。
陈宝国对表演的较真程度超出很多人想象。
拍摄电影《神鞭》的时候,他饰演的角色患有眼疾。
为了达到逼真效果,他竟然想出个狠法子,找来个纽扣磨得薄如纸片,硬是塞进自己眼睛里。
结果是眼睛遭了罪,不仅视力严重下降,还落下个毛病——见风就流泪。
可陈宝国觉得这样演出来才真实。
他的这份敬业精神在圈里也是出了名。
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精雕细琢的态度,他才塑造出那么多深入人心的角色。
像《大明王朝》里的嘉靖皇帝、《老农民》里的贫苦庄稼汉,还有《大宅门》里的白景琦,每个角色都成为了经典,观众至今都记忆犹新。
这些好作品背后,是他对每个角色付出的一百分心血。
感情生活里,陈宝国也是个难得的实在人。
他和妻子赵奎娥的感情,从青年时结识就一直延续下来。
两人恋爱长跑了整整七年才迈进婚姻殿堂。
身处五光十色的演艺圈,陈宝国几十年如一日地守住本心,除了妻子再没别人。
他总说没有妻子在身后默默付出,自己根本不可能有那些成就。
即使拍戏常年在外,这份感情却始终稳固深厚。
陈宝国曾在节目里深情地表露过心里话:既然爱上一个人,就要真心实意地过一辈子。
如今多少人在感情路上迷失方向,这话听着令人感慨。
在金钱方面,陈宝国的态度更让人寻味。
按照常理,当明星肯定是为了名利双收,但他偏偏连自己的银行卡都不留,所有的钱都交给妻子打理。
有次主持人还打趣问他是否该备些私房钱,陈宝国淡淡回应自己不是为赚钱才演戏。
对他而言,追逐喜欢的演艺事业本身就已经足够幸福。
物质生活他从不追求奢华,更看重在戏里塑造人物带来的满足感。
这种把工作和生活分得清清楚楚的态度,在浮躁的演艺圈里,就像一股难得的清流。
回头想想陈宝国这个人,性子直得像竹筒倒豆子,不玩虚的。
在艺术上他认真较劲,每个角色都投入全部心力。
在生活中他专注如一,选择爱人便忠贞不渝。
对待金钱名利,他有自己的准绳。
演艺圈里能活得如此通透真实的人实在不多。
陈宝国用自己的方式演绎着事业与人生的平衡之道,不为外界所动,始终遵循内心选择行事。
这份在喧嚣中独守的清朗,恰恰是他为人处世的独特光彩。
主要信源:(《光荣绽放》——陈宝国的本草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