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慈禧太后去世,李莲英立马请求回老家养老。隆裕太后面色不善,心想:“你做

寒露微凉晨曦 2025-06-30 20:13:01

1908年慈禧太后去世,李莲英立马请求回老家养老。隆裕太后面色不善,心想:“你做了多少恶事,我岂能放你离开!”李莲英赶紧指着身后的7个盒子说道:“主子,老奴把这些东西交还给您,请您恩准我回家养老!” "主子明鉴,老奴这些年..."李莲英的话还没说完,隆裕太后突然冷笑一声:"你急什么?太后尸骨未寒,你就要走?"殿内的空气瞬间凝固,几个小太监不自觉地缩了缩脖子。李莲英的后背渗出冷汗,他太清楚这种语气意味着什么——当年珍妃被推下井之前,慈禧用的就是这样的语调。 "老奴不敢。"李莲英的额头始终没离开地面,"只是奴才年事已高,怕耽误了主子的大事。"说着他轻轻拍了拍手,七个描金漆盒被依次抬了进来。盒盖掀开的瞬间,隆裕太后的瞳孔微微放大——南海珍珠串成的帘子、和田玉雕的九桃摆件、整块翡翠琢成的白菜,每一件都是当年各地进贡的珍品,本该在慈禧的私库里。 李莲英的嘴角微不可察地抽动了一下。这些宝贝确实都是贡品,只不过是他经手时"遗漏"下来的。二十多年来,每逢大寿节庆,各地督抚送来的奇珍异宝都要先过他这一关。最精巧的送给慈禧,次一等的入了他的私囊,剩下的才登记造册。现在,这些要命的证据都物归原主了。 隆裕太后的手指在翡翠白菜上流连,冰凉的触感让她想起十年前那个雪天。那时她还是皇后,因为一件小事得罪了慈禧,被罚在雪地里跪了两个时辰。而李莲英就站在廊下,手里捧着暖炉,眼神比飘落的雪花还冷。如今时移世易,当年那个居高临下的大总管,正趴在她脚边。 "准了。"隆裕太后突然觉得索然无味,"赏银六十两,每月。"这个数目让殿里几个太监忍不住交换眼色——还不够李总管平日打赏下人的零头。但李莲英却像捡了天大的便宜,连连磕头谢恩。他太明白这背后的含义:收下钱,意味着太后认了这个交易。 离开紫禁城那天,李莲英换上了最普通的棉布衣裳。曾经前呼后拥的仪仗不见了,只有两个老仆跟着他走出神武门。守门的侍卫队长犹豫再三,还是上前行了个礼。李莲英摆摆手,从袖子里摸出个锦囊塞过去:"这些年,辛苦兄弟们了。"队长捏了捏,里面是几颗金瓜子——这是李总管最后的体面。 棉花胡同的宅子早已收拾停当。李莲英一进门就让人摘了匾额,对外只说是某位致仕老臣的别院。他每天的生活极其规律:早起打一套太极,午后在书房练字,天黑就寝。偶尔有故旧来访,一律称病不见。只有一次,当小德张派人送来一盒点心时,他破例见了来使,还回赠了一对翡翠扳指。 1911年正月里的一个雪夜,李莲英突然说要吃什刹海的冰碗。老仆劝他天寒地冻的别出门,他却执意要去。回来时轿子经过银锭桥,突然冲出几个黑影。第二天,李府传出消息:李总管突发急病去世。吊唁的人发现,灵堂里的棺材出奇地轻。 很多年后,有人在天津租界见过一个酷似李莲英的老人,右手少了三根手指。也有人说在苏州的茶馆里,听过一个北方口音的老者说书,专讲宫闱秘事。但最接近真相的可能是1966年那个寒冷的冬日,当李莲英的坟墓被撬开时,所有人都愣住了——楠木棺材里,只有一颗戴着官帽的头颅,面容安详得像在沉睡。

0 阅读:1592

猜你喜欢

寒露微凉晨曦

寒露微凉晨曦

寒露微凉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