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主津浅议
“大肠主津”的含义与解读
“大肠主津”的概念
“大肠主津”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与体内水液代谢密切相关。具体指大肠接受由小肠下传而来的含有大量水液的食物残渣,并将其中的水液进行吸收利用,使之形成粪便,即大肠的燥化作用。因此,大肠吸收水液、参与体内的水液代谢,所以说“大肠主津”。
“大肠主津”的生理功能
吸收水分与形成粪便
大肠负责将食物残渣中的水分吸收,这个过程主要在大肠的末端进行。吸收后的水分转化为津,帮助润滑肠道,促进排便,同时使食物残渣形成粪便。现代研究表明,约有1 - 2L的水液随食糜进入结肠,但粪便中所含的水分仅有150ml,其中大部分水分都经大肠的燥化作用而被重吸收。
维持水液平衡
大肠主津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的水液平衡。通过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分,避免水分过度流失或潴留,防止出现便秘或腹泻等问题,从而支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与其他脏腑协作
与脾气:脾气的运化有助于大肠对食物残渣中津液的吸收。脾气健运,可促进大肠主津功能的正常发挥,使水液得以正常代谢。
与肺气:肺与大肠相表里,肺通调水道功能与大肠主津功能在生理上相辅相成。一方面,肺宣发肃降、布散津液、濡润肠道;另一方面,肺通调水道,使体内津液平衡,保证大肠燥化有度,大肠传导糟粕的功能才能正常发挥。大肠主津功能正常,也能促进肺的宣发肃降,保证肺气运行正常。
“大肠主津”的病理表现
水液吸收障碍
若大肠主津的机能失常,大肠中的水液就会得不到吸收,出现水和糟粕俱下的情况,可见肠鸣、腹痛、泄泻等病症。在病理上,若胆木之少阳相火不下秘而温寒水,卫气不化,清阳不升,营气不生,浊阴不降,水火气机周体不条畅,可导致大肠主津的机能失常,累及人体阴阳平衡机能失调而发病。
津液损伤或亏虚
若大肠实热,损伤津液,或大肠津亏,肠道失润,则会导致大便燥而秘结不通、腹痛等病证。如《素问·举痛论》说“瘅热焦喝,则坚干不得出,痛而闭不通矣”。
维护“大肠主津”功能的建议
饮食调整
保持均衡的饮食,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等,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维持大肠正常的吸收和传导功能。同时,要适量饮水,保证身体水分充足,防止大肠津亏。
规律作息
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维持身体的阴阳平衡和脏腑功能的正常运行,从而支持大肠主津功能。
适当运动
适度进行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等,可以增强体质,促进气血流通,提高肠道的消化和吸收能力,对维护大肠主津功能有益。
中医上千亿次药量还不知何写教人写药量
中医好历害的议。 大枣有效且大枣能吃到饱。为什么当药用几个 这不就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吗。医者父母心不更证明中医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而这不夠证明中医变态,是吃的越多效果越大不对。还是效果越大病好的越快不对。还是中医不是医者父母心啦。还是大枣不能治病。所以不能做参考意义 还是大枣沒有病可以吃到饱沒有毒。病人吃反而有毒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