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稀土不仅能造芯片、造导弹,现在连谁能坐上谈判桌、谁只能在外边瞪眼,也得看它的脸色。 中美刚签完贸易协议,欧洲就开始上蹿下跳了。一边骂中国“将稀土武器化”,一边又哭着喊着要磁铁。这边冯德莱恩在G7上拉着美国组团围堵中国,那边欧盟驻华大使托莱多低头卖惨,说欧企“非常、非常严重”地缺稀土,怕得要命。说到底,一句“请中方理解欧洲企业的恐惧”,露了底牌:现在不是我们挑不挑你,而是你要不要救我们。 问题是,这种“边打边要货”的操作,中方早就见过不止一回,耐心也快被消磨干净了。今年四月特朗普打响关税第一枪,中方反手就给关键矿产上了锁。外界一片哗然,但结果很简单:美国先疼了。日内瓦、伦敦两场会谈,不但没见中方让半步,反倒是美国先低头,谈妥协议的时候,白宫自己都没搞出像样的新闻稿。 这边美方刚松口,欧盟又开始情绪崩溃。明明审批许可正在进行,欧盟一边拿到批文,一边嚷着要恢复从前那种“随意采购”的日子。把中方当超市,还不想刷卡。 但真正的关键信号,其实不是从布鲁塞尔传出来的,而是从贝尔格莱德。 6月29日,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自己站出来放了个“狠话”:中方承诺,将加快电动汽车关键矿物的出口审批流程。更重要的是,他点名说,中国对“像塞尔维亚这样的友好国家”没有任何限制。 这一句话,比冯德莱恩绕八个圈还来得清楚:中国的稀土,不是“被动防御工具”,而是主动布局的地缘博弈牌。谁是朋友,谁是筹码,谁是白眼狼,谁就别想白拿好处。 更有意思的是,武契奇还特意帮“别人”划了重点。他举了个例子,说美国和欧盟背景的合资车企斯特兰蒂斯原本拿不到关键矿物,向塞尔维亚政府求助后,现在审批进度已经提速。这意思不言而喻:想拿资源?找中方谈话没用,得看你是不是站在对的国家背后。 而这,恰恰打在美国最敏感的地方。 眼下,美方对中国搞的是“技术脱钩+产业围堵”双轨战术,嘴上说是国家安全,实际上就是不想让外资继续加注中国市场。但武契奇这句话,等于是对全世界说:中国稀土不仅能给你原材料,还能带你产业升级,帮你招外企建厂、搞就业。你别看白宫拉着你躲中国,但中国一张批文下来,连你自己都得重新考虑到底跟谁走。 特朗普当然急。中美谈妥后,美国自己递了几万份出口申请,光是审批堆出来的纸就能绕国会三圈。偏偏这时候武契奇跳出来讲故事,对外放话“中国没封锁,只是讲规矩”,美国那点“中国勒索全球”的舆论攻势瞬间变了味。 而且武契奇的时机选得极准。 7月9日,“对等关税”暂停期就到点了。美国还指望着拉盟友做声势,对中方施压逼其让步。结果这时候塞尔维亚跳出来说“中国没锁稀土,友好就行”,美国原本高高举起的棍子,砸下去就成了自打耳光。 这就好比,有人跑到你家骂你坏话,还想跟你买米买油。你不开门,他说你小气;你开了门,他又觉得“你就该开”。但如果你告诉他,隔壁那家已经买到了,条件是别天天骂我——那他接下来该考虑的,就不只是“要不要买”,而是“要不要闭嘴”。 稀土从来不是一笔简单的买卖。它背后是战略,是牌桌,是筹码。欧盟可以继续摆脸色,美国可以继续拿“安全”说事儿,但中方也早就不是那个“被骂了还得照发货”的角色。
原来开三拒的真正目的是要让它转成x,其实说实在的,就如许妈说的,那天该递交的也
【8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