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地主丁枕鱼被判死刑,在刑场上看到了外甥王树声,直喊救命,谁知对方竟然直接让刽子赶紧砍了他,这是为何? 湖北麻城的公审大会人山人海,台下是无数双或愤怒、或麻木、或期待的眼睛,台上跪着几个平日里作威作福的土豪劣绅,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人称麻城北乡一只虎的丁枕鱼。他浑身抖如筛糠,昔日的威风荡然无存,只剩下对死亡的恐惧。 当他绝望地抬起头,目光扫过人群,忽然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那正是主持此次公审大会的区农会组织部长,也是他的嫡亲外甥王树声。丁枕鱼用尽全身力气,发出了撕心裂肺的哭喊:“国伢!国伢!看在祖母的面子上,救救舅公啊!” 这声呼喊,让原本嘈杂的刑场瞬间安静了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那个的年轻人身上。人们窃窃私语,王树声平日里是个孝子,由祖母拉扯大,受过舅公不少接济,他会心软吗? 然而,王树声面沉如水,眼神里没有一丝一毫的动摇。他看着台上那个苦苦哀求的亲人,掷地有声地回应:“你鱼肉乡里、作恶多端的时候,怎么没想过行善?你对穷人不仁,我就对你不义!” 话音未落,他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永生难忘的举动。他从农会会员手中夺过大刀,亲自走向哭嚎不止的丁枕鱼。在一片死寂中,他手起刀落,亲手砍下了舅公的头颅。 鲜血染红了土地,也彻底划清了王树声与他出身的那个阶级的界限。是什么让一个出身地主家庭的秀才,变成了一个冷面革命者? 几年前王树声还是麻城乘马岗一个地主家的少爷,原名王宏信。他家境殷实,从小熟读诗书,若按部就班,本该是继承家业、安稳一生的乡绅。然而,一本堂兄带回的《共产党宣言》,劈开了他混沌的世界。 思想的觉醒,必然伴随着行动的决裂。不久后,王树声宣告他们家再也不收租收息。这一宣言点燃了大别山区的革命烈火,农民们看在眼里,信在心里:这个王树声,是真心实意和穷人站在一起的! 他投身农民运动,将矛头直指那些最反动、最顽固的土豪劣绅。而他的舅公丁枕鱼,正是其中的典型。 丁枕鱼坐拥良田数百亩,横行乡里,甚至定下了佃户家嫁娶,新娘要先通过他的恶规,民愤极大。他还纠集爪牙,打砸农会,是革命最直接的敌人。 在农会讨论如何处置丁枕鱼的会议上,有人顾及王树声的情面而犹豫不决。王树声却拍案而起说:革命哪能讲亲戚情面? 他说的,也是他做的。从带人抓捕丁枕鱼,到公审大会上亲自宣布其死刑,再到最后挥刀斩断亲情,王树声用最极端、最彻底的方式,完成了与自己过去的告别,向所有被压迫的农民宣告了自己的立场。 这份决绝并非只向外人。革命的道路上,他自己也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惨痛代价。国民党清乡团反扑,他的家族惨遭杀害。然而,个人的巨大悲痛没有让他消沉,反而让他与人民的联系更加紧密。 在最艰苦的游击岁月里,是一位名叫周家姆的老奶奶,不顾危险将他藏匿起来,才让他躲过一劫,而老奶奶自己的大儿子却因此被敌人杀害。 这份用生命换来的恩情,王树声铭记一生。新中国成立后,已是开国大将的他重返故里,见到周家姆,泪流满面,掏出几张证,哽咽道:“干娘,从今往后,我就是您的儿子。” 这位从枪林弹雨中走出的杰出军事家,在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身份变了,但那个革命者的本色从未改变。 组织上要给他盖小楼,他坚决不要。儿子结婚,他严禁其动用公家的一套沙发。晚年病重,他盖的依然是一床打了十几个补丁的旧棉被。 他说:“我的权力是党和人民给的,没有丝毫营私的权利。” 1974年,王树声将军在北京病逝,享年69岁。 信息来源:抗日战争纪念网-哪位开国大将早年为革命大义灭亲杀舅爷
1927年,地主丁枕鱼被判死刑,在刑场上看到了外甥王树声,直喊救命,谁知对方竟然
谦与谦寻
2025-07-01 13:03:10
0
阅读: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