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伊拉克国王费萨尔二世在自己的王宫内被活活打死在,就连王储和宠物都没留

如梦菲记 2025-07-01 15:21:44

1958年,伊拉克国王费萨尔二世在自己的王宫内被活活打死在,就连王储和宠物都没留下活口,伊拉克首相吓得赶紧化妆成女人出逃,结果还是被发现了,愤怒的百姓一哄而上……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8年7月14日凌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还笼罩在夜色中,一支由年轻军官组成的队伍,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城市核心区域。   他们是伊拉克军队中的“自由军官”,此前已经秘密筹划多时,准备一举推翻哈希姆王朝的统治。   这一天,他们兵分三路,一队直奔王宫,一队前往首相府,另一队控制了广播电台,这次军事政变发生得迅速果断,没有给政府高层任何反应时间。   王宫里,23岁的国王费萨尔二世正在睡梦中,他刚刚登基五年,年纪尚轻,缺乏政治经验,当士兵们冲进王宫时,他被从床上揪了起来,连穿戴整齐的时间都没有。   他试图用妥协的方式保住性命,但已经没人再愿意听取他的请求,政变军队的任务很明确:清除王室所有成员。   费萨尔被枪杀在王宫草坪上,尸体没有被立即掩埋,而是被军人抬出去示众,血迹斑斑地挂在城市中心的电线上,引来大量围观群众。   王储阿卜杜勒·伊拉也在王宫中被捕,他早年担任摄政王,与英国关系密切,早已被视为亲西方势力的代表,他的尸体被民众用绳子拖行在街头,最后被悬挂在国防部门口。   现场聚集的民众高声叫喊,有的挥舞鞋子,有的朝尸体投掷石块,王宫饲养的宠物狗也没能幸免,被愤怒的士兵用枪打死,整个王室,在一夜之间被连根拔起。   首相努里·赛义德得知政变爆发后,试图从住所逃离,他是伊拉克政坛的老牌人物,多次担任首相,始终坚定地维护与英国的联盟关系,他化妆成一位老妇人,穿上女装,戴上面纱,混入人群中想从后巷逃出。   第二天早上,他在某个路口被人认出,群众将他包围,撕掉伪装后,一顿殴打将他打死,他的尸体被塞进一辆军用吉普车的后备箱,拖到了广播电台门前,群众围观、拍手,毫无怜悯可言。   街头秩序在政变后迅速失控,大批市民走上街头,手持工具冲入王宫、官邸以及政府机关,抢夺财物,烧毁文书,雕塑和纪念碑被拉倒,包括象征英国影响的莫德将军雕像。   英国驻巴格达的大使馆也遭到袭击,大楼陷入火海,浓烟滚滚,愤怒的群众将长年积压的不满情绪,全部宣泄在这些代表旧政权的象征上。   政变领导人之一的阿卜杜勒·卡里姆·卡塞姆随后通过电台发表声明,宣布成立伊拉克共和国,废除君主制度,并接管国家政权,自由军官组织迅速建立临时政府,采取措施稳定局势。   伊拉克军中原本存在亲英和民族主义两种不同势力,政变短期内得到多数支持,但很快,内部意识形态的分歧逐渐显现。   伊拉克民众之所以在这次政变中爆发出如此强烈的愤怒,与长期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夺密切相关,虽然伊拉克在1921年被宣布为独立国家,但英国始终控制着其外交、石油和军事。   费萨尔王朝与英国保持密切合作,王室的亲英姿态引发了广泛不满,国内贫富差距扩大,农村困苦,城市资源被少数贵族和外资把控。   1955年,伊拉克签署《巴格达条约》,加入西方主导的军事联盟,进一步激怒民族主义者,1957年又接受美国提出的埃森豪威尔主义,被普遍视为出卖国家利益的行为。   这些因素推动了“自由军官”在军队中获得越来越多的支持,他们本身出身平民阶层,对王室长期依附外部势力的政策感到失望。   政变是长期积怨爆发的结果,也是伊拉克摆脱外国控制、争取自主发展的尝试,尽管行动带有极强的暴力色彩,但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下,它得到了大量底层民众的响应。   在政变后的几个月内,伊拉克废除了英国在其境内的军事基地使用权,取消与英国的特殊协定,国有化部分经济资源,尝试进行土地改革。   这些措施在短期内改变了国家的政治面貌,也使伊拉克成为当时阿拉伯世界民族主义潮流的重要一环。   1958年的这场政变标志着哈希姆王朝的终结,国王费萨尔二世虽然年轻,并未在位期间造成严重失政,但他背负的是整个王朝几十年对外屈从与内政失败的累积仇恨。   作为国家最具象征意义的权力中心,他的死亡成为一个时代终结的注脚,从此,伊拉克走入了共和国时代,但真正的稳定和繁荣仍需很长时间的探索与牺牲。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为什么要重思“第三世界”?我们曾和阿拉伯兄弟休戚与共——澎湃新闻

0 阅读:94

猜你喜欢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