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无人机怎么还没打完?第4个年头了,每隔几个月就有人说“俄导弹库存撑不了多久”

春风拂柳画中行 2025-07-01 16:39:09

俄军无人机怎么还没打完?第4个年头了,每隔几个月就有人说“俄导弹库存撑不了多久”,结果最新一轮袭击直接干到创纪录:24小时477架无人机、60多枚导弹,几乎覆盖了乌克兰全境。 战果不重要,目的也不遮掩——这是典型的饱和攻击,用便宜的无人机逼乌克兰拿昂贵的西方导弹拦,谁先耗干库存谁先跪。 泽连斯基当然明白这点,这波空袭刚结束,他就对着西方哭天喊地求防空、求施压,说得多急就有多没底。但让人意外的不是他的求援,而是普京在几小时后突然“软”了。 不是对乌克兰,而是对自己。 6月29日,俄罗斯“造船工作者日”,克里姆林宫发布贺电,普京写得客气,却藏不住焦虑:造船业任务艰巨,要扩大产能、更新技术、培养人才,还要保海军安全。这种场合说实话,说明压力不小。 换句话说就是:我们的军舰造不动了。 这话翻译成军事语境就是,俄海军接下去没啥家底可打了。 苏联解体到现在,俄罗斯真正能拿得出手的水面战舰,最大不过4500吨的22350级护卫舰。连“准巡洋舰”都扛不出来,别说跟中国海军现在一年一艘万吨大驱的节奏比了,连日韩造船线都望尘莫及。 造不出军舰、造不出商船,连海运能源出口都受限,这不是“挑战”,这叫系统性瘫痪。 没人指望俄罗斯靠海军打赢战争,但一个连自保能力都难保的工业体系,是不可能支撑一场持久战的。这一点,普京不可能不知道。 于是普京一边维持着战场高压,一边开始悄悄铺台阶下场。 6月圣彼得堡经济论坛上,他罕见发出死命令:俄罗斯经济绝不能停滞、更不能衰退。注意这两个词的顺序,不是说不能“崩溃”,而是“不能停”。 这才是核心:俄罗斯怕的不是战败,是被拖崩。 与此同时,俄罗斯经济部长直接说了句更实诚的:“我们正处在经济衰退的边缘。” 这是怎么个“边缘”法?你看俄乌打到现在,莫斯科的战线从一天狂飙数十公里变成了一个村、一个电站地掰。而前线越胶着、消耗越持续,俄国内部的失衡就越严重:工业转民用受限、财政赤字高企、卢布对内贬值压力越来越大。 普京当然还有筹码。比如他手里还有中国的能源市场、有特朗普的“友好表态”、有乌克兰西方援助进入瓶颈期这把“时间杠杆”。 但问题在于,筹码能不能兑现,是另一码事。 欧洲那边再怎么磨蹭,军工线终归是动了起来,美国只要明年不是特朗普胜选,整个节奏就还得重新拉高。真正留给普京达成“体面退场”的窗口,其实就是这一年——2025年。 现在俄军在战场上确实还有优势,哪怕不是压倒性的,但主动权还在。再往后,等欧洲防空系统重建、远程火箭弹和无人机系统陆续补齐,想再打成现在这种态势可就难了。 普京不是没意识到这点。他对造船业的“贺电”,就是对自己系统焦虑的折射;他默许俄媒降低对“歼灭乌克兰”的宣传调门,就是对和谈空间的释放。 俄乌这局棋从来不是你死我活,而是谁先意识到自己“撑不下去了”,还能在不丢脸的前提下转身。 泽连斯基在台上唱抗争的戏码,底下忙着给西方写求援清单;普京在台上讲战略自主,底下已经开始盘账看能撑到几月。 这局面很熟悉,冷战、阿富汗、车臣,哪一次不是俄罗斯在硬撑和下不来之间反复横跳。但这次不同:时间对谁都不偏不倚,但资源和耐力,确实不在俄乌一个量级。 所以再吵“无人机打不完”,不如问一句:如果连军舰都快造不出来了,打完之后,俄罗斯还能靠什么证明“赢了”?而普京,如果真想留住“战术胜利”的可能,那2025年之前该做的事,他心里比谁都清楚。

0 阅读:40

猜你喜欢

春风拂柳画中行

春风拂柳画中行

春风拂柳画中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