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李雪健演完宋江后,老婆急匆匆打电话:“你别回来,山东老乡要削你!说你把英雄好汉都带沟里去了。”
李雪健1954年出生在山东菏泽巨野县,家里条件一般。出生那天大雪纷飞,爹给他取名“雪见”,后来三岁生了场大病,改成“雪健”,希望他健健康康。小时候,父亲当过凯里县委宣传部长,家里常搞文艺活动,他耳濡目染,对表演有了兴趣。1965年,文化大革命来了,他跟着家人被下放到贵州凯里,住了九年。
在凯里,他上小学,因为山东口音接近普通话,老师挑他进文艺宣传队。他站台上演小节目,慢慢喜欢上了这事儿。1972年,17岁的他在凯里210厂当工人,组织样板戏,干得有模有样。1973年,他参军当兵,部队生活让他更硬朗。1976年,他考进空政话剧团,正式迈进演艺圈。 1980年,他演话剧《九一三事件》里的林彪,剃了光头,饿瘦自己,模仿得惟妙惟肖,26岁就拿了梅花奖。1980年代,他接连演了《渴望》和《焦裕禄》。演焦裕禄时,他一个月只啃白菜帮子,瘦得脸颊凹陷,眼神却透着倔强。这片子票价才3毛钱,却狂揽1.3亿票房,他也拿下金鸡、百花好几个大奖,名声彻底打响。
1994年,张绍林导演筹拍央视版《水浒传》,一眼看中李雪健演宋江。李雪健本来不想接,觉得宋江这“投降派”形象容易挨骂。张绍林不死心,三次上门劝说,苦口婆心讲宋江的复杂性,最后把他打动了。
为了演好宋江,李雪健下了苦功夫,翻原著,查历史,琢磨这个角色的气质。他设计宋江走路时挺个小肚子,小碎步挪,低眉顺眼,像个小官模样。拍书法戏时,他还练毛笔字,手都磨出茧子。1998年1月8日,《水浒传》在央视开播,收视率高达44%,街头巷尾都在聊。
可没想到,宋江这角色播出后炸了锅。尤其是山东老乡,看宋江带着梁山好汉下跪招安,气得不行,觉得他把英雄形象给毁了。有观众直接抄板凳砸了家里的20寸彩电,央视赶紧送了台29寸的安抚民心。李雪健老婆于海丹打来电话,急得直嚷:“你先别回山东,老乡们要收拾你,说你把好汉带沟里去了!”李雪健拿着34万片酬,心里却五味杂陈。
这事儿让他挺为难。他演宋江时用心揣摩,想把这个人物的纠结和无奈演出来,可观众不买账,尤其山东人,对梁山好汉有感情,看不得宋江这么“窝囊”。李雪健后来也反思,觉得自己演得太真实,反而戳中了大家的痛点。 2 000年,李雪健拍《中国轨道》时,脖子上长了个小疙瘩,嗓子也不舒服。他没当回事,吃点消炎药就继续拍。一个月后,疙瘩大了,老婆于海丹来看他,逼着他去医院查,结果是鼻咽癌。导演让他停工,他却不肯,说戏没拍完不能走。
他选了化疗,每天早上在医院躺几个小时,药水冰凉,刺得皮肤疼。下午,他拖着虚弱的身体回片场,脸瘦得不成形,头发也掉光了。于海丹全程陪着,开车接送,寸步不离。有次拍戏,他疼得蹲下,汗滴了一地,剧组人都围着他递水。他咬牙爬起来,坚持把戏拍完。化疗让他吞咽困难,脖子烂了一片,但他硬撑到最后。
2002年,他终于扛过了癌症,身体慢慢好转。他说,没老婆和家人的支持,他走不到今天。病好后,他没停下脚步,继续演戏,低调做人。一次节目里,有年轻演员抱怨片酬少,他皱着眉说:“演员得靠作品说话,戏演好了,啥都会有。”他还讲自己北漂时睡地板的日子,鼓励年轻人别放弃。
这些年,他演了不少角色,成了年轻演员的榜样。他的坚持和敬业,让人看到啥叫真正的演员。癌症没打倒他,宋江的风波也没让他退缩,他用行动证明,艺术这条路不好走,但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