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国王下令开凿水池,一个小吏劝谏:会把百姓冻坏的! 国王:有这么冷么? 小吏说:大王您穿着狐皮大衣,坐在熊皮垫子上,屋角还有炉灶,所以不觉得冷。百姓在户外劳作,衣服鞋子破烂还要接触冰水泥泞。您不觉得冷,百姓却很冷啊。 国王说:有道理!于是下令中止计划; 侍臣说:这样的话,天下人都知道是他仁义,大王你却落不了好啊! 国王说:不是这样的,他提出建议是善意,我采纳他的善意,是善行,我们不是各尽其责么?
1678年8月,称帝不久的吴三桂在衡州病死,他12岁的孙子吴世璠继位。吴世璠虽年
【5评论】【5点赞】
foxwu
要看水池干什么,修水利设施冬天不干什么时候干?小善仁之贼也
用户12xxx24 回复 07-05 13:49
你以为是东北🤔 还冻土呢 从秦朝以来都是11月到四月修水利 叫岁修 真不知道互联网嘴炮脸皮怎么炼成的 历代都是有规定的
foxwu 回复 07-04 14:12
去问问你父母修水利是不是在冬天
青盛兰
国王?小吏?你看看你说的是人话吗
用户10xxx55
古代都是冬天干,一是冬天农闲有空有劳动力,二冬天枯水期水位低利于施工。
卜卜星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傻子呆子混子 回复 07-05 08:35
中国历史博大精深,以史为鉴,可知兴替
流转之径
事实上这种活大多数只有秋冬季能干。因为这个劳动力最宽裕,水位也最低。很多地方甚至能露滩。所以这个时候做水利工程才是最恰当的时机。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两个道理:第一是人不应该对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指手画脚,因为最后收到的成效可能会和初衷完全背道而驰;第二就是善人作恶可能比恶人更会坏事,因为他们的一切出发点都是好的高尚的,所以他们做的恶更隐蔽也更难被拨乱反正,甚至他们在面对质疑时会更加理直气壮正义凛然,然后用大义和道德的名义把事情往绝路上推。
竹节参 回复 07-03 20:58
对喽,还有一点,春夏季节河道还有灌溉排水行洪等重要作用,除了水灾抢修外,你修水利那还用不用水种不种地了。
用户10xxx12
修堰塘水渠都是在冬季,春夏秋三季要靠堰塘水渠引水灌溉。
用户12xxx30
看你了吗?国王都是把自己和国家分开独立看的,考虑的不是国家,而是自己的利益和名声
乐乐乐乐呀
春夏秋要农耕,修水利肯定是在冬天了,一是农闲,二是冬天处于枯水期。
专业灭虫三十年
三年后,敌国来攻,城破,尽屠。
用户10xxx27
小人怎么来的,就是这样产生的
lost
看到快冻饿而死的人 你来句 快把他拖走 我见不得这悲惨的样子
石默
解放后大修水利基本上在冬季,因为是农闲时间,且雨水少便于修。
K玖叁贰零
我想杀一个人,后来我想想又不想杀了,我算不算救了他一命
用户10xxx62
冬天冷,夏天热,春天雨多还春耕,秋天秋收要翻田,都不用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