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三次重用此人,后来也将其下放,此人晚年评价毛主席:没有人比毛主席更高明!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在北京因病逝世,听到这个噩耗,黄克诚悲痛万分。庐山会议后,黄克诚便因为一些事情受到攻击,这些年他过得非常艰难,可他仍然发自内心尊重主席。 如今主席离去,黄克诚感慨万千。晚年的时候,黄克诚回想起与毛主席并肩作战的日子,他也评价表示:毛主席永远都是党和国家的英雄,而他对于毛主席的感情是超越一切个人恩怨的。 正是带着这种情感,晚年的黄克诚成为毛泽东思想的捍卫者,竭尽全力支持着主席留下的事业。 1925年10月,黄克诚在组织的指示下报考国民党中央政治讲习班,在课堂上他第一次见到了毛主席,二人都是为了革命事业而奋斗的同志,巧合的是他们还都是湖南老乡。 毛主席对于革命形势的分析,以及对于革命理念的理解,都给黄克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后,二人并肩作战,黄克诚也非常认可主席的主张,他们就这样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在党内,毛主席有着一双慧眼,他曾发掘出无数的能人名将,黄克诚也是其中之一。 毛主席非常欣赏黄克诚的能力与品行,正因如此,他在解放战争后期以及建国后,三度重用黄克诚,这也成了党内的一段佳话。 1948年11月18日,中央制定好了解放天津的作战方案,就在部队即将行动前,毛主席特意指示要黄克诚结束在东北局的工作,尽快随四野部队入关,前往天津担任军管会主任兼市委书记。 之所以选择黄克诚,主席认为天津这样重要的城市,需要一个老成持重的人坐镇,黄克诚是他心中的最佳人选。正在沈阳开会的黄克诚接到了命令,立即交接完工作,带了一批干部火速入关。 1949年1月,随着天津正式解放,黄克诚带领军管会顺利接管天津。他果然没有辜负主席的期望,不到一周的时间就完成了接管,在他的指挥下天津军民一番努力,很快就消除了战争给这座城市留下的痕迹。 见到天津的民众生活回归正轨,黄克诚也非常高兴,他处理完在这里的工作后,就前往了北京,向毛主席汇报工作。 当他来到双清别墅后,主席对他的工作有高度的评价,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就在这次见面的时候,主席又给他布置了一个新的任务,那就是去主政湖南。 湖南对于二人都有着特殊的意义,毛主席表示把湖南交给黄克诚负责,他才能放心。担任如此要职,黄克诚的心里有些没底,他也说出了在湖南工作的复杂性。 毛主席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要他放开手脚大胆去做。临别之际,主席还特意留了他吃晚饭,二人相识几十年,但由于工作的缘故,能在一起吃饭的机会非常有限。 毛主席也非常了解黄克诚的口味,笑着表示要好好招待他,不过主席所谓的招待,只是炒两个菜加一个汤,外加一碟霉豆腐。 即便如此,二人还是吃得津津有味,这些都是地道的湖南菜,连汤里都加了辣。虽然一路奔波十分辛苦,但见到主席这么重视自己,黄克诚的心里还是暖暖的。 之后他前往湖南担任了省委书记,在短短几年内黄克诚就清剿土匪,恢复地方的安定,又努力恢复生产,推动了一系列民生工程。 很快,他就让湖南的面貌焕然一新,他也被后人认为是湖南现代发展的奠基人。 在湖南工作了3年之后,黄克诚本想着继续在这里推动改革,1952年7月,他又收到了一个命令,中央调他回到北京工作。这一次,自然又是毛主席亲自点将,要黄克诚回京担任中央军委副总参谋长兼总后勤部部长。 得知这个消息,黄克诚的内心也有些挣扎,毕竟湖南的工作刚刚有了起色,他还是想继续在家乡奋斗。带着这种顾虑,他与主席通了电话,主席理解他的想法,可眼下中央有更重要的工作要黄克诚处理。 当时,总后勤部刚刚成立不久,这也标志着解放军后勤统一规范化,毕竟解放军已经和过去不一样了,一个现代国家的国防部队,自然要有成规模的统一后勤部。 黄克诚没有怨言,很快就回京工作。后勤部的工作远比想象要复杂许多,黄克诚几乎是从零开始,一点点建设起了部队统一的后勤体系。 经过几年的努力,他成功让总后勤部的工作步入正轨,由于他的出色表现,他又先后担任了诸多要职,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 后来,经历了庐山会议的变故,黄克诚的处境一落千丈,可他从来没有责怪过主席,反而一直支持着主席的思想理念,这一点他直到死都没有变过。
邓小平晚年忆三陈:最痛惜陈赓,最心疼陈再道,裁军时他牺牲太多陈赓,1903年出
【2评论】【3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