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突然热闹起来,民进党的支持者,这两天纷纷不是骑自行车就是骑摩托车上街,为大罢免造势。 根据台选务部门的公告,7 月 26 日将对 24 名国民党籍 “立委” 和新竹市长高虹安进行罢免投票。民进党推动这些罢免案,说白了就是想削弱国民党在 “立法院” 的多数地位。 现在蓝白两党在 “立法院” 占多数,民进党很多政策推不动,所以他们想通过罢免把对手拉下马,自己就能重新掌控局面。 那为啥民进党的支持者要用骑行这种方式造势呢?其实这招儿不是他们首创的。之前柯文哲当台北市长的时候,就经常用骑行活动来辅选,比如 “一日北高” 骑行,既能吸引媒体关注,又能塑造亲民形象。 民进党可能觉得这招儿挺好用,就拿过来模仿。骑自行车、摩托车上街,成本低、动静大,还能在街头巷尾制造话题,让更多人注意到他们的诉求。 而且骑行象征着环保、健康,这和民进党平时宣传的绿色能源、低碳生活理念能对上号,容易赢得中间选民的好感。 不过,这里面还有更深层的动机。赖清德上台后支持度一直不高,最近的民调显示,他的施政满意度只有三成多,不满意度超过五成。 他搞的 “团结十讲” 本来想为罢免造势,结果讲得漏洞百出,被岛内媒体批成 “斗争十讲”“造谣十讲”,直播观看人数越来越少。 在这种情况下,民进党急需另一种方式来动员支持者,骑行活动就成了补充策略。通过街头造势,既能转移公众注意力,又能激发支持者的热情,让他们在投票日当天出来投票。 还有一个时间点值得注意。李鸿源提到,民进党选在 7 月 26 日投票,可能是为了避开夏季用电高峰。 台湾现在燃煤比例高达九成,夏天很可能出现大规模停电,到时候民怨一起,罢免诉求就会被边缘化。 民进党显然是想趁着现在民众还没被停电问题闹得心烦,赶紧把罢免案推过去。这就像做生意,选在顾客心情好的时候推销产品,成功率更高。 但民进党这招儿也有风险。首先,骑行活动虽然能吸引眼球,但实际效果可能有限。柯文哲之前骑行确实吸引了不少关注,但那是因为他个人有较高的人气,而且活动本身有挑战性(比如一日骑行几百公里)。 民进党这次的骑行活动如果只是普通的街头造势,很容易被看作是政治作秀,反而会让民众反感。 其次,赖清德的 “团结十讲” 已经让很多人看透了民进党的把戏,现在再搞骑行造势,可能会被认为是 “换汤不换药”,效果大打折扣。 从社会反响来看,民进党这次的造势活动并没有得到所有人的支持。国民党和民众党已经联合起来反制,韩国瑜亲自呼吁选民投反对票,罗智强还举办了 “反恶罢” 活动。 就连一些中间选民也对民进党的做法不满,觉得他们整天搞政治斗争,不解决民生问题。有出租车司机就抱怨,民进党天天讲 “台独”,却不管老百姓能不能吃饱饭。这种情绪如果在投票日爆发,可能会影响罢免案的结果。 另外,民进党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赖清德的 “团结十讲” 不仅被在野党批评,连绿营内部都有人看不下去。 有绿营名嘴痛斥赖清德的文胆是草包,还有人质疑他的 “台独” 论述根本站不住脚。这种内部分歧如果扩大,可能会削弱民进党在罢免案中的动员能力。 总的来说,民进党支持者骑行造势,表面上是为了给 “大罢免” 打气,实际上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政治博弈。 他们想通过这种低成本、高曝光的方式,转移公众对赖清德施政不力的注意力,同时动员支持者巩固基本盘。 但这场博弈的结果还很难说,毕竟台湾民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更关心的是生活能不能过得更好,而不是没完没了的政治斗争。 如果民进党继续忽视民生,只搞意识形态对抗,就算这次罢免案成功了,未来也很难赢得民心。
台湾突然热闹起来,民进党的支持者,这两天纷纷不是骑自行车就是骑摩托车上街,为大罢
遥遥谈趣
2025-07-08 10:20:52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