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省内的风向,完全变了,都开始讲理了。以前是无理取闹谈条件,现在是谈统后的条件。这仅仅是一年时间的变化,未来,更加瞬息万变,蓝营和部分白营还没有反应过来呢。绿营反应是最快的。 就说上礼拜我在高雄遇到个老邻居,十年前他可是街头“反中”游行的活跃分子,举着旗子喊“宁为玉碎”的主儿。现在在夜市摆摊卖虱目鱼丸,我跟他对饮两杯高粱,他挠着头直叹气:“现在年轻人都不爱听这些虚的,隔壁阿杰在厦门开跨境电商,上个月刚买了房,人家说‘统’了通关更快,货轮不用绕半个圈。”你看,连最顽固的“台独”底层都在变——不是良心发现,是日子过得实在,大陆的发展像块吸铁石,谁不想往热乎地方凑?
蓝营这边还在琢磨“怎么谈”呢。前几天看新闻,某蓝营大佬还在说“要先解决两岸定位问题”,可岛内老百姓早烦了这套官话。菜市场卖菜的阿婆跟我说:“定位定位,我菜价都涨三天了!大陆给的农产品采购价要是能多两成,谁还在乎那些虚头巴脑的?”白营更逗,还在算“统”了会不会丢选票,可年轻人早用脚投票了——台北的创业园区里,挂着“大陆市场对接”招牌的公司比去年多了一倍,都是二十来岁的“天然独”,现在改口叫“务实派”。
绿营表面上硬撑,实际动作比谁都快。前阵子赖清德还在喊“抗中保台”,转头就派了代表团去昆山谈半导体合作。我有个在台当局当过顾问的朋友说:“现在绿营里聪明人都知道,‘台独’是死路,不如在‘统’里抢个好位置。就像以前分蛋糕要抢最大块,现在蛋糕变大了,能分到一块小的也比饿肚子强。”你看台南的渔会,上个月主动联系福建的水产市场,说要搞“统一标准认证”,说是为了“提升竞争力”,其实就是怕“统”了之后没他们说话的份儿,提前占坑。
未来俩月更得盯紧了。我打听了一圈,大陆这边的惠台政策要出细则了,从台胞在大陆考公考编到台企融资贷款,全是实打实的好处。听说广东那边已经在筹备“台商转型培训班”,教大家怎么对接内需市场;浙江的跨境电商平台也在招台湾运营团队,给出的薪资是岛内的三倍。更绝的是基层交流——福建的社区主任带着大陆大爷大妈去金门跳广场舞,台湾的社区妈妈跟着学包粽子,这些家长里短的互动,比开十场研讨会都管用。
昨天刷短视频,看到个台湾大学生在厦门实习的vlog。他举着手机拍地铁里的年轻人,说:“以前觉得大陆人都很严肃,现在发现大家聊的都是‘今天加班吗’‘周末去哪玩’,跟我们一样。”评论区有个台湾网友留言:“我妈昨天看了这个视频,把我爸的‘台独’海报偷偷收起来了,说‘再挂下去,以后孙子在大陆找不到工作’。”
说真的,岛内的变化不是突然来的,是大势推着走的。以前“台独”能唬人,是因为大陆发展还没那么快,现在呢?高铁穿沙漠、飞船上太空、电商能买全球,大陆的底气越来越足,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甜,谁还愿意跟着“台独”喝西北风?蓝营白营要是再反应不过来,等老百姓都用脚投票了,就算想追都追不上。绿营现在急着占坑,可“统”是大势所趋,就算他们现在装得再积极,真到了那天,谁真心谁假意,老百姓心里都有杆秤。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周士亮
赖🐸封地下掩体,就出不来了,什么都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