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必须押到午门,朕要亲见。”道光皇帝下令将这个搅乱西北边疆十年的叛军首领,这个让道光帝寝食难安的张格尔押回京城,然而此次押送竟然给清廷埋下了定时炸弹。 道光帝圣旨颁布后,一支4280人的精兵队伍迅速集结,由陕甘总督布彦泰亲自带队,正黄旗副都统哈岱做副手,足以可以看出道光帝对此人的重视程度。 此外这支队伍携带的火器是日常巡防的三倍,沿途各县的粮草被强行调拨,连囚车都包着铁皮,四角上了锁。 面对如此大的阵仗,有不明所以的人就在队伍里偷偷嘀咕:“不就是押个死囚吗,用得着这么大阵仗?” 布彦泰听到了后只是冷冷地回了句:“陛下要的不是他的命,而是大清的脸面。” 这句话说得很对。 自张格尔叛乱以来,清朝廷向西北投入的军费已经突破千万两,国库早就空了,这场耗时耗力的平乱,快将清朝廷拖垮了。 如今张格尔这个贼首终于被擒,道光帝必须得用这一事重振国威,毕竟朝野上下都在盯着这场“胜利”。 然而此番“重振国威”的大动作,却也为清朝的覆灭埋下了炸弹。 我们先来看看押送张格尔途中的故事。 张格尔刚被俘时,他还能扯着嗓子喊“你们占得了土地,却占不了人心”,随后张格尔就被一种秘配的“哑药”闭了嘴。 押运途中,张格尔的吃食也被盯得紧紧的,就怕被他的余部下药,让他顺利自杀。 到了兰州地界,随行官兵甚至从西口到南城都设了关卡,张格尔途经之处站满了士兵,百姓全都不准出现在周围,他每走三步就有两双眼睛盯着。 到了下一个城池西安,押送张格尔的队伍又变了一个样,这次不悄悄押送了,转而高调地向全城百姓展示贼首张格尔。 直到张格尔终于被押到了午门,这场声势浩大的闹剧才结束。 道光帝看着跪在大殿上的张格尔,下令道:“凌迟处死,三日为期,让天下人看看叛逆的下场。” 然而此次押送却给清朝百姓甚至朝廷都带来巨大的损失。 后来有人算过账,从新疆到北京这一万多里路,明面上的开支记了112万两白银,但其实远不如此。 就看那沿途修缮的驿道、士兵手里的铠甲、火枪,哪一样不是钱堆出来的。更别说地方官借“献俘”名义摊派的苛捐杂税,有的百姓为了凑够“彩幡钱”,连家里的耕牛都卖了。 西北五省的赋税被提前征收了两年,甘肃有百姓为了躲税逃进了深山,陕西的驿道上饿死的挑夫尸体没人收。 更要命的是,国库的空虚让清廷再也无力应对其他危机,十年后,英国舰队开到广州时,道光皇帝看着军费清单发呆,他或许忘了正是当年为了那一场“午门亲审”的面子,耗尽了大清最后的底气。 那场耗时半年的押送,是清廷用千万两白银和无数百姓的血汗换来了一场短暂的“面子”,却在历史的账本上,写下了王朝衰落的注脚。 参考来源:
乾隆把一张白纸甩到纪晓岚面前,语气不容置疑:“给朕宣读诏书。”满朝大臣都愣住了,
【7评论】【3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