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俄罗斯专家一语中的:“不论是伊朗还是俄罗斯,都存在一个错觉,那就是只要他们躺下,欧美就会去打中国,而中国需要他们,无论他们做什么,中国都应该出钱,出力,然而,事实证明,这两点都想错了!” 先说说第一个错觉,俄伊以为自己躺下欧美就会全力对付中国。其实欧美那套策略是 “离岸平衡”,他们今天打压俄罗斯,明天制裁伊朗,后天又跟中国搞 “小院高墙”,本质是怕非西方世界抱团。 比如前两年美国同时对中俄加征关税,这就明摆着 “谁也别想好过”,哪会因为俄伊躺下就只针对中国呢?而且中国的发展靠的是自己的本事,经济上以内需为主,科技上不断突破,就算欧美施压,中国也能稳得住。 再看第二个错觉,俄伊觉得中国需要他们,所以无论做什么中国都该出钱出力。中国和俄伊的合作是平等共赢的,买油气按市场价,搞基建看项目回报率。 比如中国帮伊朗建光伏电站,是因为咱有技术优势,能一起赚钱;跟俄罗斯搞能源合作,是因为咱缺油气资源,但这不代表咱要当 “冤大头”。 其实,俄伊的这些错觉背后,是他们还没摆脱冷战思维,总想着国际格局是零和博弈,你输我赢。但中国早就不这么想了,咱奉行的是不结盟政策,主张合作共赢。 就拿中俄伊的关系来说,俄罗斯有人把伊朗买苏 - 35 战斗机说成是 “中俄伊结盟的试探性步骤”,这其实是夸大其词。 从军事角度讲,伊朗买苏 - 35 是为了提升自己的防御能力,替换老旧的美国战机;从经济角度看,俄罗斯急需军火出口补充财政。这只是俄伊之间各取所需的合作,跟中国没啥关系。 中国要是跟他们结盟,就得承担不必要的 “共同防御” 义务,这只会增加咱的负担,毕竟咱在亚太方向已经吸引了很大一部分压力,没必要再帮他们分担。 而且,中国的外交政策一直很务实。在俄乌冲突中,中国始终保持中立,呼吁和平解决,既没给俄罗斯提供武器,也没支持乌克兰。 王毅外长说得很清楚,中国不是乌克兰问题的当事方,但一直积极劝和促谈。这说明中国不会因为所谓的 “盟友” 关系就盲目支持某一方,而是从自身利益和国际道义出发,做该做的事。 再看看中伊合作,中国跟伊朗签了 25 年全面合作协议,主要是帮他们发展经济,用石油天然气换投资,这是双赢的事。但要是伊朗想拿 “抗欧美” 当筹码敲竹杠,中国肯定不会答应。 还有一点很重要,俄伊之间的关系也不是铁板一块。比如伊朗在以色列的空袭威胁下急需俄罗斯的 S - 400 防空系统,可俄罗斯不仅拒绝援助,还暗示 “想要武器得花钱买”。 这说明俄罗斯在关键时刻更优先考虑自己的利益,所谓的 “战略伙伴” 关系并不牢靠。中国要是把宝全押在他们身上,那可就太不明智了。 总的来说,俄伊的这两个错觉,说白了就是没看清现实。中国的发展靠的是自己的实力和智慧,不是靠跟谁结盟或者谁来保护。 咱跟俄伊的合作是基于平等互利,不是谁求着谁。国际舞台上没有 “铁哥们儿”,只有 “铁规则”—— 想让中国出钱出力,就得拿出实实在在的好处,光靠耍嘴皮子或者绑架道德可不行。
不能接受俄罗斯战败,是何意思?大家要注意这个语境是中国对北约和欧盟国家说的,是要
【364评论】【3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