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怎么可能掌握如此先进的技术?”中国建造出了国产盾构机,国外专家纷纷提出了质疑,短短数10年,中国就突破了西方的技术封锁,并实现技术领先。
盾构机的全名叫盾构掘进机,是专门用来挖隧道的大块头机器。它能在地下干活,把土挖开、撑住隧道壁,还能一边前进一边修隧道内衬,效率高、安全性好。
因为功能强大,它被叫做“工程机械之王”,在修地铁、铁路、甚至海底隧道时都少不了它。
上世纪90年代到2000年代初,中国在盾构机这块几乎是零基础。那时候国内基建热火朝天,可盾构机全靠进口。
2000年代初,中国花了7个亿从德国买了两台二手货,号称“高科技”,其实是人家淘汰的老机器。用起来问题一大堆,动不动就坏,修一次还得花大价钱。
最气人的是,德国技术员来修机器时,直接拉警戒线,不让中国工程师靠近,摆明了不让你学。这种技术封锁让人憋屈,也逼得中国下定决心自己干。
2006年,国家攒了个技术团队,开始研发国产盾构机。领头的是王杜鹃。
研发盾构机可不是闹着玩的,盾构机零件上万个,每个都要精打细算。那时候中国连基础经验都没有,全得从头摸索。
最大的拦路虎是刀盘设计。刀盘是盾构机的“牙齿”,得能啃动各种地层,硬了不行,软了也不行。早期测试时,刀盘强度不够,直接崩了,差点出大事。
王杜鹃带着团队反复改设计,盯着钢板质量一点点抠,终于搞定了这块硬骨头。还有控制系统,国外软件不给你接口,团队只能自己写代码,程序员加班加点,硬是把这块也拿下了。
2008年,第一台国产盾构机“中国中铁1号”出炉。造价才2500万,性能却不比进口的差。那天试运行成功,数据一切正常。
这台机器的诞生,意味着中国终于撕开了西方的技术封锁,站稳了脚跟。
有了开头,后面的路就好走了些。2012年,成都地铁项目里,国产盾构机碰上高富水砂卵石地层,这种复杂环境德国设备都头疼,可中国机器干得又快又好,效率直接超车。
再后来,技术升级越来越快,东南亚、欧洲的项目里都能看到中国盾构机的影子。像汕头湾海底隧道,国产的“永平号”和“深江一号”干出了世界级工程。
这背后,王杜鹃和她的团队功不可没。她后来当了工程院院士,但还是那个朴实的作风。她总说,技术没止境,得一直往前走。
从被质疑到技术领先,中国盾构机的逆袭让人热血沸腾。这不是运气,是实打实的努力和决心换来的。国外专家当初的“不可能”,现在成了中国制造的响亮名片。
用户10xxx24
记住了新时代的英雄一一王杜鹃一一一循构机。
归零
[微笑][微笑][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