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不需要你,有本事你去中国啊!”2016 年,戴维・布拉迪攥着被退回的项目报告走出五角大楼,寒风吹得他大衣猎猎作响。
此刻他不会想到,七年后自己研发的十亿像素成像系统正在中国西北边境追踪走私车辆。
而屏幕上跳动的光点,正像极了 2017 年深圳实验室里,那台被他拍过无数次的激光校准仪。
2016 年深秋的华盛顿咖啡厅,布拉迪用钢笔在餐巾纸上画着光路图,咖啡渍顺着纸纹晕开,刚好构成中国版图的轮廓。
对面的国防部项目主管转着咖啡杯:“戴维,你的技术太超前了,我们需要的是下个月就能装在无人机上的玩意儿。”
他想起三个月前,同样的人曾拍着他的肩膀说:“十亿像素?这可是下一个登月计划!”
如今餐巾纸边角被揉得发皱,像极了他放在杜克大学保险柜里的专利证书 —— 那上面还留着 2010 年青年科学家奖的烫金印章。
2016 年 12 月的上海下着冷雨,布拉迪接过接机研究员递来的保温杯,茉莉花茶的热气模糊了他的眼镜。
海关盖章时,他注意到工作人员袖口露出的袖章 —— 那是中国某科研院所的标志,和他收到的邀请函信封上的徽章一模一样。
专家公寓的床头柜上放着本《光学工程前沿》,2014 年他发表的论文被用红笔圈出,旁边写着 “建议重点攻关”。
字迹和他女儿的作业一样稚嫩,却让他想起五角大楼会议室里,议员们用铅笔在他报告上画的问号。
2017 年深圳实验室的凌晨,布拉迪跪在光学平台前调整激光发射器,鼻尖几乎碰到镜片。
助手小王递来的钛合金扳手还带着体温,这是中国某军工企业根据他的手稿特制的,比杜克大学那套德国工具轻了 43%。
当十亿像素镜头捕捉到三公里外蜂鸟振翅的瞬间,光谱分析仪发出的嗡鸣声让他突然想起 2015 年美国军方听证会。
当时主席敲击木槌的声音和这频率惊人相似,只是此刻仪器屏幕上跳动的,是清晰到能看见蜂鸟虹膜纹路的图像,而非听证会投影幕布上模糊的 PPT。
2019 年新疆喀什的指挥中心,布拉迪看着大屏幕上移动的红点,那是他的成像系统追踪的可疑车辆。
当地民警指着画面里驾驶员手腕的手表:“戴维老师,这比我们之前的设备清楚十倍。”
他突然想起 2016 年在五角大楼,将军们看着他的原型机演示时,有人偷偷回复短信。
此刻屏幕右下角的坐标正在实时更新,而他西装内侧口袋里,还缝着中国同事送的罗盘。
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就像他来中国后签的每一份科研计划书,第一页永远印着 “长期可持续发展”。
2023 年杜克大学老同事的越洋电话打来时,布拉迪正在调试新的量子成像模块。
“戴维,军方愿意给你建独立实验室,预算是中国的三倍。” 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讨好,背景音里是熟悉的美式咖啡机轰鸣。
他摸了摸桌角的镇纸 —— 那是用中国西北戈壁的陨石做成的,上面刻着 “知行合一”。
当他拒绝时,听见对方轻轻叹了口气,这让他想起七年前在华盛顿机场,海关人员检查他行李时,看到那本《中国光学史》时发出的疑惑轻哼。
如今深圳湾的落日把实验室染成琥珀色,布拉迪的团队正在打包运往海南的设备箱。
箱底垫着 2016 年五角大楼咖啡厅的餐巾纸,咖啡渍勾勒的中国版图上,现在多了他用钢笔描出的科研站点分布。
年轻研究员指着远处的港珠澳大桥:“老师,您说美国现在会不会后悔?”
他看着大桥上穿梭的车流,每辆车的前灯在成像系统里都化作清晰的光谱,就像他来中国后度过的每个日夜。
那些被美国视为 “科幻” 的梦想,正在中国的土地上,变成触手可及的光。
硅谷某科技峰会的休息区,几位投资人围着平板电脑讨论布拉迪团队的最新成果。
其中一人放大屏幕上的成像细节,突然愣住:“这精度…… 和我们军方去年流产的那个项目好像。”
而此刻的深圳,布拉迪正在给本科生上课,黑板上的公式旁画着笑脸,那是他女儿视频时教他的。
窗外的粤港澳大湾区灯火璀璨,某栋写字楼的玻璃幕墙上,倒映着他实验室的灯光,和七年前五角大楼前那盏熄灭的路灯,形成了遥远的呼应。
真理就在导弹射程之内
绝对赞成全球招募高级科研人才。黑人就算了。
用户10xxx73
说难听点他是走不了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