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清点库存的时候,发现又少了三件羽绒服。这已经是这个月第三次了,我蹲在仓库
今天早上清点库存的时候,发现又少了三件羽绒服。这已经是这个月第三次了,我蹲在仓库里,手指发颤地翻着进货单,算上之前丢的,整整少了十二件。这可是两万多的货啊!
隔壁五金店的老王探头进来:"老刘,咋了?脸色这么难看?"我摆摆手,喉咙发紧说不出话。老王递了根烟过来:"是不是又丢货了?要我说,你店里那几个小年轻..."
我猛吸一口烟,呛得直咳嗽。店里就我和两个店员,小张跟了我五年,小李是去年招的大学生。要说怀疑谁,我心里跟明镜似的,可就是开不了这个口。
中午吃饭时,我特意观察他俩。小张还是老样子,边吃盒饭边刷短视频;小李倒是有点反常,老往仓库那边瞟。我假装不经意地问:"小李,最近交女朋友了?看你总看手机。"他手一抖,筷子差点掉地上:"没、没有,刘叔。"
下午趁他们出去送货,我翻看了监控。画面里,小李半夜溜进仓库的画面清清楚楚。我瘫在椅子上,想起上个月他妈妈生病跟我借钱的样子,胸口堵得慌。
晚上打烊后,我把小李叫到仓库。没等我开口,他突然就哭了:"刘叔,我妈的医药费实在凑不齐...我本来打算发了工资就还回来的..."我看着他通红的眼睛,想起自己二十年前刚进城打工时的样子,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明天开始,你晚上来店里值夜班吧。"我递给他一沓钱,"先把医药费交了,工资里慢慢扣。"小李愣了半天,突然给我鞠了个躬,跑出去了。
第二天开门,发现小李早就在店里了,还把积灰的橱窗擦得锃亮。小张悄悄跟我说:"刘叔,小李昨晚找我商量,说想搞个抖音账号帮店里卖货。"
我正琢磨这事儿靠不靠谱,街道办的王主任来了:"老刘啊,咱们这片要搞旧城改造,你这店面得腾出来..."我脑子嗡的一声,这店开了八年,说没就没了?
晚上三个人蹲在店门口吃盒饭,谁都不说话。最后还是小李先开口:"刘叔,我有个同学做社区团购,说现在仓库直销特别火..."小张也凑过来:"对啊,我表哥在郊区有个闲置的仓库,租金便宜..."
第二天我们仨就去看仓库了。那地方是偏了点,但胜在空间大。回来的路上,经过一个新建的小区,门口挤满了取快递的人。小李突然说:"刘叔,咱们能不能在这设个临时摊位?"
说干就干,我们拉了几箱当季衣服,支了个简易棚子。刚开始没人光顾,小张不知从哪借来个喇叭,扯着嗓子喊:"厂家直销!羽绒服三折起!"这一嗓子喊出去,立马围过来一大群阿姨。
有个大姐翻着衣服说:"这质量不错,就是款式少了点。"我灵机一动:"大姐要是信得过,我们店里还有更多款式,可以送货上门。"就这样,我们记下了第一批顾客的电话。
仓库简单装修后,我们搬了进去。小李负责运营微信群,小张跑各个小区摆摊,我管进货和账目。没想到生意比在店面时还好,很多老顾客还介绍亲戚朋友来。
上周最忙的时候,我们一天接了五十多单。晚上数钱时,小李突然说:"刘叔,我想把之前拿的衣服钱还上..."我摆摆手:"不急,先把你妈的病治好。"
昨天接到通知,说改造后的新商铺开始招租了。小张问我:"刘叔,咱们还回去不?"我看着仓库里打包好的货物,笑着说:"回去干啥?这儿多自在!"
现在想想,要不是那次丢货,要不是遇上拆迁,我可能还在那个小店里守着一天两三单的生意。有时候啊,人就得被逼到绝路上,才能发现新的活法。就像我们仓库墙上贴的那句话——危机危机,有危才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