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正式挑起全面侵华战争。其实早在之前,他们

陌上伊人笑 2025-07-09 20:40:14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正式挑起全面侵华战争。其实早在之前,他们就在华北搞小动作,目标很明确:先拿下平津地区(北京和天津),再控制河北大部,逼中国政府投降。日本军部那时候的想法很简单,认为中国内乱多年,军力分散,根本挡不住日军铁蹄。他们预计三到六个月就能搞定,速战速决,把中国变成自己的后花园。陆军大臣杉山元甚至在昭和天皇面前拍胸脯,说一个月就能“解决事变”。这帮人压根没想过持久战,觉得这就是一锤子买卖。 可现实很快打了脸。华北虽然丢了不少地方,但中国军队和老百姓没像日本想的那样直接崩溃。反而是国民政府整合力量,准备硬抗到底。七七事变后不到一个月,上海就爆发了淞沪会战,日军三个月都没能彻底拿下上海,伤亡惨重。这仗打得日本有点懵,但他们还是硬着头皮往前冲,心想只要再加把劲,中国就得跪。 到了1938年6月,武汉会战开打,这成了日本侵华路上的一道坎。日本扔进去35万兵力,还有飞机、坦克、重炮,摆明了要一举攻占武汉,掐死中国的抗战命脉。中国这边也不含糊,动员了差不多100万兵力,靠着长江和大别山死守。打了四个多月,从夏天熬到秋天,日军虽然最后占了武汉,但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比如万家岭战役,日军一个师团被围,损失1.4万人,整个会战伤亡按中国统计有25.6万,日本自己承认也有3.5万。这还不算完,经济上日本也撑不住了。战前黄金储备13.5亿日元,打完武汉会战掉到3.9亿日元,政府连着四次追加军费,财政都快崩了。老百姓的生活也好不到哪去,物价飞涨,物资短缺,国内怨声载道。 日本大本营这时候才反应过来,速胜是没戏了。杉山元当初吹的牛皮彻底破了,中国没投降,反而迁都重庆,继续跟他们耗。1938年11月3日,首相近卫文麿搞了个广播讲话,嘴里说武汉陷落是胜利,但谁都听得出这话有多虚。他还提了个“东亚新秩序”,其实就是想给自己找个台阶下,准备打持久战。可日本高层心里清楚,这仗越拖越没底。 武汉会战之后,日本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1939年,他们连着三次打长沙会战,想切断中国后方补给,结果每次都被中国军队揍回去。1940年昆仑关战役,第5师团又吃了大亏,伤亡几千人,还是没断了中国的补给线。到了这时候,日本军部已经不敢再喊速胜的口号了,士兵士气也开始往下掉。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把美国拉进战局,太平洋战争爆发。乍一看,他们好像又找回了点自信,东南亚不少地方被占。可中国战场这边还是个死结,拖着几十万日军动弹不得。1944年,冈村宁次搞了个“一号作战”,占领了河南、湖南一些地方,但中国抗战意志一点没垮,反而越打越顽强。 真正让日本感觉到输定了,是1945年那几下重锤。8月6日和9日,美国在广岛、长崎扔了原子弹,炸得日本魂都没了。8月8日,苏联出兵东北,三天就把关东军打得稀巴烂。8月15日,昭和天皇广播宣布投降,日本彻底没招了。9月9日,冈村宁次在南京签了投降书,这场侵华战争才算画上句号。 回头看,日本啥时候觉得自己要输了?武汉会战绝对是个大转折。那之前,他们觉得自己无敌,仗打得顺风顺水。可武汉会战后,伤亡、经济、士气全线拉垮,高层开始怀疑这仗还能不能打赢。近卫文麿的广播讲话就是个信号,他们嘴上不认输,心里已经慌了。 再往后,每一场败仗都在加深这种绝望。长沙会战打不下来,昆仑关又失手,珍珠港之后多线作战更是把日本拖进泥潭。1945年的原子弹和苏联出兵只是最后一击,其实早在武汉会战后,日本的失败就有了苗头。他们不是一下子认输,而是被一点点磨到崩溃的。 冈村宁次,这位日本侵华的总指挥,算是这场战争的缩影。1938年,他带着35万大军打武汉会战,本想一战定乾坤,结果把自己搭进去了。1944年当上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时,他还试着挣扎,可大势已去。1945年签投降书的时候,他估计也明白,日本这仗从武汉会战后就没啥希望了。 战后,冈村被国民政府抓起来,但1949年居然放了。回日本后,他还去台湾给蒋介石当过军事顾问,活到1966年才死,82岁。这家伙没被判刑,算捡了条命,可他指挥的那些罪行,历史可没忘。 武汉会战后,日本的霸主梦碎了一地,高层从那时候就嗅到了失败的味儿。拖到1945年,原子弹一炸,他们才彻底服软。这仗打得日本灰头土脸,也让咱们看到,邪不压正就是硬道理。您觉得日本从啥时候开始真慌了?是武汉会战,还是更晚?来评论区聊聊吧,咱一起挖挖这段历史的底。

0 阅读:19

猜你喜欢

陌上伊人笑

陌上伊人笑

‌感谢大家关注,我会继续努力,为大家带来更好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