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5年,雍正驾崩,乾隆奏请母亲,是否和雍正合葬,需在地宫留位置,没想到,皇太

天天说史 2025-07-09 23:10:49

1735年,雍正驾崩,乾隆奏请母亲,是否和雍正合葬,需在地宫留位置,没想到,皇太后冷冷回复:“不必,我不想和先帝合葬”。乾隆听闻后,只能为母亲另建陵寝,谁都没料到,陵墓建成后,空了41年后,钮祜禄氏才得以安葬。 康熙四十三年,钮祜禄氏以年仅十三岁的年纪被指婚给雍亲王胤禛,身份仅是府邸中地位不高的侍妾,俗称“格格”。 虽然姓氏属于满洲八大姓之一的钮祜禄氏,但其父凌柱官仅四品典仪,家世寒微,其本人亦非以美貌见长,因此在王府初期并未受到太多关注。 康熙四十九年冬天,胤禛身患重病,情况一度十分危急。许多家眷因惧怕传染而回避,时年十九岁的钮祜禄氏却主动站出,日夜侍奉在侧,亲自煎汤熬药,悉心照料长达数月。 胤禛病愈后,感念她的付出,钮祜禄氏因此得到宠幸。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她生下了皇四子弘历,即后来的乾隆皇帝。 弘历的诞生并未立即大幅提升钮祜禄氏的地位,当时胤禛身边有众多妃妾,竞争激烈。弘历的聪慧最终成为母亲命运的关键转折点。 康熙六十年春天,康熙帝在雍亲王府的牡丹台初见十二岁的弘历,对其天资极为喜爱,随即将他带入宫中亲自养育教导,这在大清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恩典。 不久之后,康熙帝在避暑山庄围猎期间,特意召见了弘历的生母钮祜禄氏。端详之后,康熙帝对左右言道,此女乃是有福之人。 雍正帝即位后,钮祜禄氏先被封为熹妃,雍正八年进一步晋升为熹贵妃,位份显赫,成为后宫的实际主事者,仅次于已故的皇后乌拉那拉氏。 乾隆帝登基,尊生母为崇庆皇太后。他事母至孝,力求做到“以天下养”。太后的生活受到无微不至的照料,乾隆帝每日必亲自请安,出巡时常奉母同行,使得钮祜禄氏得以三登泰山、四游江南、五次驻跸避暑山庄,直至高龄依旧身体康健。 每逢重大寿辰,乾隆帝更是不遗余力地彰显孝心,诸如六十寿辰兴建清漪园,八十寿辰时年已六十的乾隆帝身穿彩衣起舞贺寿等,成为清宫佳话。 正因钮祜禄氏拒绝与雍正帝合葬于泰陵,乾隆帝决定为她单独修建陵寝。乾隆二年动工,在泰陵东侧的东正峪为其营建单独的皇太后陵寝,即后来的泰东陵。 这座陵寝严格按照清代皇太后的最高规格建造,占地广阔,建筑宏伟,不仅设有神道碑亭、隆恩门、隆恩殿等主体建筑,地宫构造也极为讲究。 泰东陵的建设时间跨度很长,直到乾隆八年才基本完工。然而陵墓建成后,并未立即投入使用。钮祜禄氏,这位被康熙帝钦点的“有福之人”,身体非常康健,在其后的岁月里尽享荣华富贵与天伦之乐。 乾隆四十二年正月二十三日,享寿八十六岁的崇庆慈宣康惠敦和裕寿纯禧恭懿安祺宁豫皇太后于圆明园长春仙馆寿终正寝。同年四月二十五日,其梓宫方正式安葬于早已建成的泰东陵地宫之中。从陵墓建成到下葬,间隔了整整四十一个春秋,这在清朝陵寝史上也颇为特殊。 钮祜禄氏的一生,从王府中普通的侍妾到尊贵无比的皇太后,她亲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她做出了拒绝与皇帝合葬的独特决定。 这在当时是超乎常规的选择,或许源于其对个人归宿的深远考量或某种特定的心境。最终,她以其高寿和在史书上浓墨重彩的“有福”之名,长眠于专属的泰东陵,结束了传奇的一生。 参考资料: 《清世宗实录》 《清高宗实录》 《清史稿·后妃传·孝圣宪皇后传》 清宫档案(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0 阅读:309

猜你喜欢

天天说史

天天说史

天天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