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简直是捡钱啊!”7月6日,河南郑州,一制冰厂每日销售冰块300吨,因为天气太热,每日供不应求,老板直呼:员工工资都能拿到1万多块钱,生产多少卖多少,也有钓鱼佬买冰解暑,能坚持6个小时!网友:机遇来了得能抓到!
外面40度的高温天,郑州某制冰厂里却是另一种热闹,货车排成长龙等着装冰,工人忙得脚不沾地,连老板都说没想到天气热成这样还能躺赚。
这家制冰厂现在每天出货量达到300吨,相比平时翻了好几倍。更夸张的是,生产线24小时不停转,冰块刚出来就被拉走,根本存不住货。
老板算了笔账,这波高温期间,工人加班费拿到手软,上个月工资普遍过万,比往常多出一倍不止。厂里为了防止员工中暑,每两小时强制休息,绿豆汤和藿香正气水敞开供应。
买冰的客户群体也很有意思,批发市场的商贩一次订购几十吨,用来给蔬菜水果保鲜降温。路边卖西瓜的小贩扛着冰桶过来,说冰镇过的西瓜能多卖三成价。
最让人意外的是钓鱼爱好者也成了大客户,他们每人抱着两大块冰往装备包里塞,有了这些"降温神器",河边能多坚持6个小时。以前没冰的时候,钓两小时就热得受不了,现在腿上铺块冰,凉风从裤管往上冒,简直不要太舒服。
这种现象其实反映了一个有趣的商业逻辑,极端天气往往催生意想不到的消费需求。去年南方暴雨期间,雨衣雨靴卖断货,前年寒潮来袭,取暖设备供不应求。
关键在于能否敏锐捕捉到这些瞬间爆发的市场机会,天气热大家都知道,但能把制冰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还是需要一定的商业嗅觉和执行能力。
制冰厂的成功不仅仅是运气好,他们在产能规划、员工管理、客户服务等方面都做了相应调整。面对突然暴增的订单,没有因为供不应求就坐地起价,而是通过提高产能、延长工时来满足市场需求。
这种做法虽然短期内利润率可能不是最高的,但赢得了客户信任,为后续合作打下基础。一些批发商表示,即使高温期过去,也会继续选择这家供应商。
从更宏观角度看,这波卖冰热也折射出消费升级的趋势。以前夏天热了最多买个西瓜解暑,现在大家愿意为更好的体验买单,钓鱼要带冰、买菜要保鲜,生活品质要求在提高。
当然,这种由极端天气催生的生意机会往往具有阶段性特征。随着气温回落或者市场逐渐饱和,热度必然会降下来。聪明的商家会利用这段时间积累客户资源,探索更多元化的经营模式。
目前制冰厂的订单已经排到下周,但老板心里也清楚,这波红利不会永远持续。他们正在考虑扩大产品线,比如生产不同规格的冰块,或者开发一些创新产品。
这个案例让我想到一个道理: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制冰厂的火爆不是偶然,而是在合适的时间点,用合适的方式满足了市场需求。
网友评论:人家能赚钱不是没道理的,天热买冰很正常,但能想到钓鱼佬也是潜在客户,这就是商业眼光。
还有的网友说:关键是人家没有趁机涨价,这种诚信经营才能走得长远。现在很多商家一看需求大就坐地起价,格局太小了。
这种季节性生意最考验经营者的智慧,怎么在短期内最大化收益,同时为长期发展做准备,是个技术活。
也有网友提醒:现在火爆不代表以后也行,还是要理性看待这种突发性商机,别盲目跟风投资。
你觉得在自己生活的城市里,还有哪些被忽视的"天气生意"值得挖掘?欢迎分享你的观察和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