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汉,一男子因为生意资金周转不开,就去贷款20万,约定6个月偿还,万万没想到,他贷款当天,就被催还首期款4.1万,贷款期满,他没有钱可以还,只能去别处贷款“以贷养贷”,就这样陷入恶性循环,男子一共贷款100多次,贷了1741.58万,已还2887.6万,还差470多万,男子砸锅卖铁的还,可还是还不上,对方就拿他的妻儿进行威胁,男子崩溃了,愤怒报了警,结果出乎意料。
武汉的高先生,初中毕业,很早就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开了家小型家电维修厂,日子的也算不错,可随着社会的发展,行业越来越不景气,高先生的维修厂也迎来了危机,货物全砸在自己手里,他身上还背着银行贷款,他也还不起银行的钱。
他的征信报告上那笔刺眼的不良记录,像一堵墙,彻底堵死了他所有正规借贷的路。那一刻,银行的催款电话成了每日的背景音,亲戚朋友那里也实在开不了口,他感觉自己被整个世界甩在了身后。
就在高先生近乎绝望之际,一张街边不起眼的小广告,就这么撞进了他的视线。那句“低利率借贷”的承诺,仿佛是黑暗中伸来的一只手。他心里明白,这条路凶险,不到万不得已不能走。
眼下的山穷水尽,最终还是推着他向现实低了头。他拨通了那个号码,并在写字楼里签下了一份他本以为是“救命稻草”的协议。但他怎么也想不到,这只是他坠入深渊的第一步,一场精心设计的剥削才刚刚开始。
按照协议,高先生借款20万元。可钱一到账,他才发现实际到手的只有18.8万。对方轻描淡写地解释,这是行规,叫“砍头息”。高先生当时满脑子都是救急,也就没去计较这其中的猫腻。
这笔缩水的贷款还没捂热乎,对方就要求他当天必须偿还第一期款项。这笔钱再一扣,他真正能用来周转的资金,只剩下可怜的14.7万元,凭空蒸发了超过四分之一。
到了第一个月还款日,高先生彻底傻了眼。他发现实际利息远比当初承诺的高出一大截,合同里藏着的违约金条款更是个天文数字。他根本凑不出这笔钱,只好把难处告诉对方。
对方却摆出一副故作为难的样子,说自己已经“垫了钱”,现在也没法再借了。在高先生的苦苦哀求下,对方才装作费了好大劲,语重心长地给他指了条“明路”:找别的公司借钱,来平掉这笔账。
就这样,高先生被一步步诱导着,踏上了以贷养贷的无尽循环。他后来才明白,那些看似不同的放贷公司,其实都在同一栋写字楼里办公,根本就是一伙人换着不同的马甲。
每一次借新还旧,到手的钱都会被以“手续费”、“服务费”等名目再刮掉一层皮,可还款时,却要按合同上的全额本息来算。这根本就是一个永远填不满的无底洞。
短短一年,为了填补一个又一个窟窿,高先生先后贷款100多次,累计借款金额高达1700多万元。更荒诞的是,他为了还债,已陆陆续续还了近2800万元,可对方依然声称,他还欠着470多万。
这意味着,他偿还的钱早已接近本金的两倍,债务却越滚越大。直到此刻,他才惊觉自己早已被套路贷的局死死套住。为了还钱,他卖了车,卖了房,又跟朋友借了几百万,可这些钱扔进去,连个水花都见不着。每天,他被催债电话轮番轰炸,精神几近崩溃。
而真正让他彻底绝望的是,对方见他实在榨不出油水,竟把主意打到了他家人身上。高先生的妻子接到了电话,对方冷冰冰地威胁,不还钱就让她们母子“好看”,随之而来的还有各种不堪入目的照片和恐吓信息。
他知道,为了催债拿到钱,这群人什么都干得出来。从那天起,一家人终日活在恐惧之中,寝食难安,走投无路之下,在家人的坚持下,高先生最终选择了报警。警方迅速介入,调查证实,这笔贷款的利率早已远超法律红线。
尽管事后有两个放贷人退还了170万元,高先生身上依然压着300多万的窟窿,目前,该团伙已有6人被刑事拘留,其中4人被正式逮捕,案件仍在进一步侦查中。
高先生的遭遇,是一记沉重的警钟。那些看似“好心”的放贷者,正是利用了借款人急于求生的心理,步步为营,将别人的困境变成了自己的提款机。这本质上就是一场蓄意的围猎。
受害者往往因为信息不对称,加上高额违约金的威逼,和“再借一笔就能翻身”的侥幸,最终越陷越深。这也不禁让人想起网友的感慨:“五万的网贷都能把人逼死,感觉永远还不完!”
从20万元起步,到累计还款近2900万元,再到被迫报警,高先生的故事是一堂惨痛的“金融课”。它不仅是对非法高利贷的控诉,更是对每一个普通人敲响的警钟:不要被“快速放款”“无需征信”所迷惑,理性看待债务风险,拒绝一切看似“轻松”的借钱套路。
信源:齐鲁晚报
简单粗暴
凭本事借的,为什么要还?[抠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