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欧盟最大的认知错误就是长期以来我们总认为欧盟和美国还是有所不同的,欧盟是比

猫贪余温 2025-07-12 11:36:27

我们对欧盟最大的认知错误就是长期以来我们总认为欧盟和美国还是有所不同的,欧盟是比美国更有道德的,欧盟是有意愿也有能力成为世界的一极的,欧盟针对中国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都是迫于美国的压力,只要我们示好,欧盟就会认同我们,牵制美国。 但现实却一次次打脸,就说对华政策吧。法国议会一份报告就直言,欧盟对华政策 “过于依赖美国”,导致 “战争式的贸易对抗”。这说明欧盟在对华问题上,并非完全被动,而是有自己的战略考量。 比如,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欧洲议会发表演讲,对中国提出 “迄今为止最严厉的抨击”,指责中国支持俄罗斯战时经济,还无端指责中国电动汽车 “倾销”。这哪是迫于美国压力,分明是欧盟自己在主动出击。 再看欧盟的 “战略自主”。嘴上喊得响亮,实际却困难重重。美欧贸易谈判久拖未决,特朗普威胁对欧盟商品加征关税,欧盟虽然准备了反制清单,却迟迟不敢启动。这说明欧盟在经济上对美国仍有依赖,难以真正自主。 而且,欧盟内部意见不一,德国和意大利觉得可以接受 10% 的基准税率,法国却一直反对。这种分歧让欧盟的 “战略自主” 沦为空谈。 在国际事务中,欧盟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伊以冲突爆发后,欧盟试图斡旋,却显得力不从心。冯德莱恩致电以色列总理表示支持自卫,多个成员国却公开表达不满,认为自卫权与 “先发制人” 有区别。 这种内部矛盾削弱了欧盟的影响力。而在红海护航行动中,欧盟虽然组织了行动,却不敢主动攻击胡塞武装阵地,只能被动防御。这哪像有能力成为一极的样子? 欧盟对中国的限制措施,也不全是美国压力。比如,欧盟限制中国企业参与医疗器械招标,声称是对中国排除欧盟企业的回应。 但实际上,中国一直坚持开放,而欧盟却在搞保护主义。这种 “双标” 行为,暴露了欧盟自身的利益考量。 还有,欧盟在对华政策上的反复无常。一边说要合作,一边又炒作 “去风险”。今年 1 月和 2 月,冯德莱恩还曾向中方 “递出橄榄枝”,随后态度又反复,持续炒作 “市场准入受限” 等话题。这种不确定性,让中欧关系充满变数。 所以,我们不能再对欧盟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欧盟有自己的利益和战略,不会完全跟着美国走,也不会因为我们的支持就成为牵制美国的助力。

0 阅读:72
猫贪余温

猫贪余温

关注我,关注娱乐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