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村里婶婶生了孩子,我跟着奶奶去看喜。 奶奶拿着一块花布,一包红糖,用身上穿的斜襟衣服的前襟兜着几个鸡蛋就去了。 到那里相互的寒暄几句奶奶就进屋轻轻的打开包孩子的小被子用一根指头挑着孩子的小下巴颏就开始夸:“哎吆,看看这眉眼真俊,小嫚好,小嫚长大了是她兄弟们的膀子,到时候你情等着她给你送鱼送肉吃就行了,她兄弟说媳妇的钱小嫚也给挣出来了。” 那时候我不懂我奶奶这段话的意思,为什么小嫚就是兄弟的膀子?我甚至连膀子是什么都不知道。 我奶奶没有儿子,我爸不听话,我大爷虽然老实但是他是残疾,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她不喜欢男孩,所以奶奶活着的时候对我很好,对弟弟不如对我好,她甚至很反感我弟弟,从小就不给俺娘抱一下。 后面我长大了也懂了奶奶那句女孩子是兄弟的膀子这句话。 在我们那个村子里这个年代的人她们的潜意识里就是生闺女就是为了儿子家,为了娘家出力拉犁的,谁家的闺女给娘家回馈的越多娘家越骄傲,闺女如果过得不好,娘家没得到闺女家的利益在村里是很丢人的事情。 就是现在我带父母回老家我父母跟姑姑在一起拉呱也是拉这个话题,我姑姑会跟我父母说:“嫂子,你知道咱庄里那个谁谁谁家的闺女吧?哎呀,人家真是养了好闺女了,给她兄弟在市里买了楼,给她爹娘交了养老保险,不让她爹娘干活,整天在村头打扑克。” 我姑姑讲的时候满脸的羡慕,她没有闺女,只有一个儿子,她和我姑父七十岁了还给儿子打工,干装卸工,累的腰疼犯了都不敢休息。 所以我父母也是这样的想法,虽然他俩在城市生活了三十年,依然没有改变农村那种愚昧的思想,她们就认为生闺女的就是为了娘家出力拉犁的,闺女想要过好的前提是娘家这一家子老的小的必须先过好,而且必须要比闺女过得还要好,这样她们心里才能舒服了。 如果娘家还没有过好闺女过好了那么闺女就是不孝,就是白养了,就是罪人,等等。 所以我说不是所有的父母都会希望自己的孩子过好的,她们是希望自己的儿子一定要比闺女过得好,这才是真的好。 就是现在我父母跟我聊天最多的话题依然是叮嘱我怎么去拉吧我弟弟,她们忽略了自己的孩子快五十岁了,已经是大人了马上是老年人了。 我母亲一遍遍叮嘱我:“他开你的车你别要,就让他先开着,恁弟弟从小到大没走过几步路,没坐过公交车,他吃不了那个苦,他两口子一辆车不方便,他老婆开走了他的车,他在家走动走动遭罪,这个天外面热死人,他受不了,你把你的给他老婆先开着,等他不开了你再开,你在家做点重样的饭菜你就问问恁弟弟吃不吃,给他送一些去,你遛狗的时候多走几步过去看看他,你跟他说话的时候有点耐心别呲哒他等等。” 她整天一遍遍的叮嘱我这些,唯恐我委屈了她儿子,我欺负她儿子,当然我委屈不委屈她是毫不在乎的,我走路热不热累不累她也是不走心的,在她的概念里就是她儿子好全家好,她儿子不好谁也别想好。 我曾经呵斥她说:“父母捧着哪个,哪个一辈子没出息,你们拿着对待我的态度去对待你儿子他绝对能活出来人样,活的像个爷们。”因为这段话我父母跟我干了一仗,我母亲骂我说话太毒。 我不知道我这段话哪里错了,我毒在哪里。 我弟弟本质很好,他很善良,也没有坏心眼更没有恶习,但是一点老爷们的担当和责任心都没有,遇到事只会往后缩,娘们拉叽滴,我很看不惯,他的没担当和无责任心全部是拜我父母所赐,全家就我一个人看的清楚,却被他们说成“另类”,“心毒”,好好的孩子让他们培养成这样还不知悔改,整天试图把担子再压在我身上,让我继续接班扛着那三百斤。 我娘扛着我爹和我弟弟一辈子,我爹被她培养的71岁了不会自己洗袜子,不会洗裤衩子,不会做饭,也是毫无责任心和担当,还不疼人,眼里只有他自己,特自私。 这一辈又捧出来我弟弟,一个好女人能旺三代,反之也是一样,她还不自知,还觉得自己委屈,其实都是她自找的。 现如今的我呢谁的话我也不爱听, 就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主打一个无所吊谓。
拉黑了一个哭哭啼啼的女骑手
【1评论】